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塑大宋 > 第六十六章 风雨飘摇暗云低

第六十六章 风雨飘摇暗云低

宫时,谢道清成了国色天姿的佳丽。进宫后,理宗皇帝见她端庄秀丽,十分欣喜。与之叙话,谢道清应对如流,皇上龙心大悦。

当时,谢皇后虽然年轻资历浅,但她在宫廷内举止端庄,知书明礼,好学不倦,为宫内上下所尊敬,尤其是深得理宗之母杨太后(绍兴人)的喜爱。

理宗在位长达40年之久,但总体看,他是一位平庸无为的皇帝。先是专宠贾妃,贾贵妃死后,阎贵妃又因美色得宠。而谢道清对此处之泰然,谢道清从来不计较理宗喜欢谁,所以杨太后很器重她,理宗虽然不爱她,对她却很敬重,礼遇有加。作为皇后,她平时颇留意国事,明析时政,尽力佐助理宗皇帝。当时,南宋朝廷有一段较长时期的稳定,谢道清实在是功不可没。

开庆初年(1259年),蒙古兵渡过长江,把鄂州(今湖北武昌)团团围困,军情十分紧急,朝野震动。这时,理宗皇帝召集文武百官议事,一些大臣乘机提出要将国都从临安东迁,以避开敌人锋芒,理宗举棋不定。谢皇后得知此事,万分焦急,她力排众议,指出这是“动摇民心”的下等策略,请皇上留跸。理宗权衡得失,终于听从了谢皇后的明谏,放弃了迁都的念头,稳住了军心民心。

果然,在三日后的大朝会中,谢太后召集群臣商议立帝,众人以为眼下国事艰难,杨淑妃所生赵昰年长当立,但贾似道和谢太后都主张立嫡子,于是嘉国公、左卫上将军赵显被立为帝,是为恭帝。尊梁太后为“寿和圣福太皇太后”,尊已故大行皇帝谥号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全皇后为“皇太后”,封其兄赵昰为保康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吉王,加食邑一千户;弟赵昺为保宁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进封信王,加食邑一千户。以国舅全清夫为昭信军节度使,太皇太后的侄子谢堂为检校少保、谢垕为保康军节度使。命平章贾似道依文彦博故事,独班起居。又诏以恭帝的生日为天瑞节。由于恭帝此时年纪尚幼,因此由太皇太后谢氏垂帘听政,但朝廷实权实际上仍掌握在太师贾似道手中。

……

陆秀夫作为礼部侍郎,担纲具办大行的端文明武景孝皇帝度宗的祭奠仪式,连日来劳神累心,好在度宗的梓宫三年前就已修建完毕,全国举丧的第二十七日后,大行皇帝移居荣德殿停灵。陆秀夫才得以喘下口气,刚刚回到府中准备休息几天,听到马廷鸾来访,知道定有大事发生,不由暗自吃惊,急忙趋前迎接。

待到客厅分宾主落座,马廷鸾谓然道“国事日艰,然贾太师仍不依朝廷为重,整日依然醉心于声色犬马和勾心斗角。月前我接夷州之奏折,言及元军动向,可贾似道却仍不以为然。当下功赏稽迟,将校不出死力,于边阃升辟,稍越即于拘挛,人心难聚啊。日前皇上下诏求言,遍及江万里、叶梦鼎、、留梦炎、赵顺孙、王龠和老夫等在朝与退隐林下的诸多之朝廷重臣,却独独漏下尊亲家陈老相爷,这是太皇太后与贾似道是对夷州有所戒心啊。唉!国势难兴也!老夫身心俱已疲惫,赖在左相位上也是于事无补,我上奏太皇太后祈求归隐,今日已照准了。”

“啊!相爷此时引归,那朝廷上岂不是又失一忠良之臣!以后贾似道怕是更无忌惮了!”陆秀夫不胜惋惜地说道。

马廷鸾谓然一叹,拱了拱手说道“我不走又能如何?那贾似道还不是照样为所欲为?我这次到府上来,一是告别,二来有一事相托!”

“相爷客气了,有何吩咐尽管对下官直言,下官敢不肝脑涂地?!”陆秀夫急忙起身答礼。

马廷鸾严肃地说道“老夫请你转告子安和励贤,让他们好好经营夷州,不求有助大宋中兴,但望能给大宋留下一片净土,万一国事不济,朝廷也好有个容身之地!”

陆秀夫闻言,双目噙泪道“老相爷是如此不看好形势?下官记下了,一定嘱咐他们不忘老相爷的教诲!”

随着马廷鸾的退隐,贾似道的党羽更是肆无忌惮,先后有数十名不同政见者被逐出朝廷。一时之间,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诏留梦言任左丞相,章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沿海制置使、知夷州张克成所上的请兵奏章,则被贾似道、留梦言以“此等危言所听,恐引起物议”为由留中不发。

……

正在夷州巡视的张克成,十天后接到陆秀夫转来的马廷鸾的嘱咐和奏折被贾似道等人扣下的消息,不禁面向大陆方向对朱浩然、李国章、张达等人喟然长叹“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我们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大宋危矣!可叹这三千里江山就要生灵涂炭了!也罢!我们齐心协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