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孙通在刘邦身边待了这么久,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他告诉刘邦:“行兵打仗我们这些儒生您是用不到的,但是治理天下儒生就是不可缺的了。”
刘邦在听,他知道叔孙通肯定还有下文要说。
叔孙通道:“在庆功宴上大臣们的行为我相信您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的。这件事您也不要发火了,我能替您搞定它。”
有人能解决这件事刘邦当然是高兴了。
刘邦说道:“需要我给你提供一些什么帮助,你尽管开口说。”
叔孙通说道:“我只需要一些人手帮忙就可以了,有我带头组织一个团队,来制定一套礼仪,到时候就不怕臣子没有规矩了。”
刘邦一听说要制定礼仪,他赶紧问叔孙通:“做个礼仪制度是可以的,但这玩意实行起来麻烦吗?
叔孙通看了一眼问这样白痴问题的刘邦,随后他就明白了。
这不能怪刘邦呀,他毕竟是农民出身。礼仪这种东西都是高贵人才玩的起的奢侈品。那种尊贵的场面,估计之前他刘邦都没有机会见识过。
不过,就是因为他不懂。所以这正好也是叔孙通大展身手的机会。
叔孙通和刘邦解释道:“这礼仪也是分级别的,周有周天子的礼仪,诸侯王有诸侯王的礼仪。秦国也有秦国的礼仪。”
“我们要制定的这一套礼仪,沿用秦朝的就可以了。虽然秦朝的礼仪比较繁琐,但是没关系有我在,我会给您化繁为简的。保您一看就会,一用就爱不释手。”
刘邦再三叮嘱到:“好,就依照你说的来做,不过一定要注意你制定的这些礼仪,必须保证我能做到。”
叔孙通说道:“你就放心吧,基本上没有什么是你要做的,礼仪是用来约束大臣的,你只要学会享受就可以了。”
接到刘邦准许的通知后,叔孙通终于可以大展身手了。
他先是把跟随自己的一百多弟子招了过来,然后又去齐地招聘了一些儒家子弟。
由于为皇帝制定礼仪这件事,是社稷到江山稳定的一件大事。任何事他都要保证亲力亲为,就连这次去齐地招聘儒生这件事,都是叔孙通亲自去做的。
来到齐地,本以为在皇帝面前大红大紫的叔孙通会受到齐地人的爱戴才对。
可是,恰恰是在这里他却遇到了意外。
在齐地有两个大儒,叔孙通很看好他们。就给他们发了应聘书,谁知这两个人接到书连看都没看,直接就把应聘书给丢到了垃圾桶里。
他们两个告诉叔孙通道:“你这个人人品有问题,不配结交我们。”
叔孙通一下蒙圈了:“我和两位素不相识,远日无怨,近日无仇的。你们怎么如此诋毁我呢?”
这两位大儒说道:“我给你细细说来吧,你这个人跳槽太过频繁,短短几年内就六易其主。有没有这么会事?”
叔孙通只能点头,这确实是他一生之中洗不掉的污点。
他们继续对叔孙通说道:“你听说过古代贤人有这样做事的吗?我还听说你的升职加薪全靠阿谀奉承而得到的。所以,说你不厚道,对你一点都不冤枉。你还是能离我们多远,就滚多远吧。不要在这里玷污了我们的名声。”
叔孙通听之后,他除了笑,还能说什么呢?
叔孙通在想,你们呀真是儒书读的太多了,脑子都坏掉了。真的是连一点变通都不会,迂腐之极呀。
我来用你们是想给你们机会一展风采,没想到你们竟然有眼不识金镶玉。活该你们一辈子受穷。
叔孙通还是比较有涵养的,虽然无缘无故的被两个无名小卒给教训了一番,他也没有仗势欺人,而是知趣的离开了。
既然和你们无缘,那只有另请高明了。
再说了齐地这可是孔子的故乡呀!别的人没有,就是有儒生。
人马很快被叔孙通给召集了起来,经过挑选后这些人,跟随者叔孙通来到了都城。
叔孙通开始给他们每个人分配任务,开始执行礼仪的制定了。
为了加快进度,叔孙通还叫了一些皇帝身边的近臣来配合自己,演练这些刚制定好的礼仪。
朝中文武百官少说也有几百上千人呀,如今没有这么多人来演练,怎么办呢?
叔孙通还是很有办法的,活人没有可以找稻草人帮忙呀。
就这样他们风里雨里,不分白天黑夜的加急演练了几十天,觉得时机快成熟了。
叔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