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公司关门,职工全员下岗。这在鹰都市不是先例,但绝对是先行者。之后数年内,下岗二字从闻之色变的新词,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但第一批下岗的人,远没有后来者洒脱。除了突然陷入的艰难辛苦,更有难以见人的思想包袱。老郑便是其中绝对尴尬的一位。
到5月底,老郑在科汇集团干满30年。30年的美好时光,老郑像一名忠诚的水手,在科汇这条船上默默地摇橹摆桨,距离平安着陆的日子,就剩那么一小段距离!
突然,毫无征兆地被抛下船了。
好比一头正四蹄紧蹬全力向前拉犁的牛,骤然前脚踏空,身子直线样从高高的山崖上凭空坠落。
老郑思维停滞,大脑定格,从里到外,一片空空荡荡。
老郑参加工作是接父亲的班,起初在鹰都市供销公司做售货员。
郑老爷子身体不好,当初为搭上最后一班车,自己便提前退休,老郑接班上岗。
后来,供销公司、食品公司、百货公司合并,成立科汇集团,在鹰都市傲视群雄。老郑自豪地成为全市商业系统最耀眼的这颗明星的一员。
老郑人踏实,干活“扑身儿”,还听话,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不论在哪个店,都很受欢迎。30岁那年加入组织,成为重点培养对象。岗位也从一线售货员调整为仓管。
——这是老郑最自豪的一段过往。
郑老爷子看着儿子娶妻生子,又工作稳定,隐隐有了向上发展的迹象,一激动,一口气没上来,多年的心口疼犯了。
住进医院后没多久,老爷子觉得不行了,把儿子叫到身边,非常欣慰地说:
“我没啥遗憾的。——这么多年,现在你已成家生子,工作稳定,这又入了党……我可以放心地去底下见你娘了。
——记住,社会很复杂,做人不容易。一名国家工作人员,在单位要多干少说,对领导要听话照做,啥时候不会错……”
郑老爷子了无牵挂,走的坦然安心。
老郑牢记嘱托,做事更加勤勉。只要工作需要,绝对不讲条件。哪怕踩刀子滚油锅,任务必定完成……这一干又是二十年。
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证书,年年都没空过。老郑在人前人后也底气十足,深以为傲。
老郑还断断续续跟着老会计学习,到食品公司后就兼职成了会计。
食品公司老经理对老郑很器重,大小事都和他商量,生病不在期间,一摊子干脆让老郑代管了。
这正是尚天云当初动员老郑参加竞选的一个原因:人,可靠!
很快尚天云也明白了:真正做市场做企业,单纯人可靠不行!必须要实打实,有几把“硬刷子”。
否则,就像刘青年说的——虽然他听着很别扭——只能是狗熊!
这使他后来干脆放弃了食品公司:没有可用的“人”。
尚天云听徐经理谈过些刘青年的想法,觉得刘青年或许是个人才。可他知道:根本不可能有机会!钱大旺那关就过不了。
于是,食品公司只能关门,老郑和一批兢兢业业干了数年数十年的职工,一夜之间“下岗”了。
——这是个新事物,也是个新开始。
鹰都市接连又有不少人进入下岗行列。棉麻厂、纺织厂、粮店……从商业到工业,从市里到县里,无数让人引以为豪的国有企业,忽然间消失了。
快的让人无法接受,跟做梦似的!
但人们最终痛苦地发现:哪儿是做梦,自己就是真的无班可上了。很彻底、很干脆,一点念想都没留……
老郑领完了补助金,一路黑着脸回到家。
老伴儿在科汇商场做营业员,知道食品公司的事。儿子正上初中,住校。家里平时就他们两口子。
晚上老伴儿做好饭,老郑躺在床上没出来。老伴儿走进里屋,看老郑在黑漆漆的房间里躺着,直直地瞪着俩眼。
“你没睡啊!”
“睡了。睡了好几觉了,但合不上眼!想做个梦都不成……”
“想做啥梦?”
“做个忘掉的梦!——把过去几十年,把科汇、鹰天……都忘掉……可是怎么也忘不掉!”老郑有些混浊的眼里,滚出两颗亮晶晶的泪花!老伴儿知道老郑心里难受,怕他弄出啥事来,安慰说:
“不是还有一笔补助吗?——我们本来快退休了,孩子也大了,日子总能过的去。现在不是你一个人下岗。看这形势,以后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