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每天的早出晚归中匆匆而去。大个儿李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充实。
和科汇集团的下岗协定他早签了。果然如徐经理所说,尚天云主动提高了补助金。包括已经签订完协议的老郑和刘青年,都按新标准补发了。
徐经理最不甘心,带着一帮人又去了商务局。钱大旺没再躲着,一本正经道:“补助已经提高不少。重新就业的事,科汇集团那边很努力很积极地在想办法,而且已经有了成效。大家要多理解些,耐心再等等,肯定都会解决的……”
徐经理堵门的主力军大个儿李和丁三都没来。俩人一个忙着进出货,一个满街跑着卖啤酒,天天欢得跟小幺儿似的。
其他人逊色太多,讲理说不出,动手没胆子……徐经理只能唱独角戏。不由心灰意冷,自己先丧失了一腔斗志。
又拖了一阵子,看没啥意思,再加上日子确实紧吧急着用钱,徐经理弄得灰头土脸。只好悄然签协议领补助,从此窝在家里四门不出,每日哭爹骂娘唉声叹气。
其他人没了主心骨,便争先恐后也去领补助。至于协议中的条款,如自愿接受下岗,完全服从安排等,根本懒得去看。
这些人对徐经理倒是一片赞扬。因为补助金比原来高了不少。这说明徐经理果然领导有方,堵门大大有效!
一场鹰都市建市以来影响最大的公众事件,终于默默地风平浪止!
最兴奋最受益的是尚天云。他庆幸自己在关键时候抓住了刘青年,由此被动变主动,咸鱼猛翻身,竟修了个功德圆满。
随后数年里,鹰都市因职工下岗而引起的公众事件接二连三。科汇集团食品公司成为圆满处理的典型,在政府部门内部会议上多次被宣讲。尚天云悄然出名,成为青年有为的实干派代表。
商务局钱大旺也轻松许多,每天兴致高涨,积极读书看报,关注研究新动向,试图寻找出新形势下的蛛丝马迹来。
进入九月份,马上教师节了。钱大旺慰问过局机关幼儿园后回到办公室,忽然在《鹰都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
昨日上午,位于市区南环路的鹰天食品公司正式挂牌成立。鹰都市啤酒厂、科汇集团等数家单位到场祝贺……
鹰天食品公司经理刘青年,副经理李子团,代表全体员工承诺,将尽己所能,继续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同时,以最优良的商品、最周到的服务、最经济的价格服务鹰都人民……
旁边配了一张团圆照,里面有尚天云周殿军等一帮人,个个一团喜气。
钱大旺觉得特别扭,特别是鹰天两个字!当初作为产品名字,是由他亲自定的。这名字曾经响彻各地,给他乃至全局,都带来巨大荣誉。
现在貌似成了别人的嫁衣!
钱大旺心里不是滋味。他叫来关副局长,指着报纸问,“这是不是那个混小子办的公司?”
关副局长接过报纸。照片上刘青年一身西装,正开心地咧嘴笑呢!
“是啊!就是这小子。没想到看着还有点模样了!”关副局长感叹。
他经常去科汇集团,知道刘青年的事。刘青年接收饮品公司职工他都很意外。尚天云和他私下谈起过多次,不知不觉间他对刘青年也有些惺惺相惜。
钱大旺沉思着,“鹰天这个名字是无形资产,属于商务局,属于国家。不能就这么随便换了主。尤其是一家并不入流的小民营企业……”
刘青年一帮人近期都很开心。啤酒销售顺风顺水,积累起一批忠诚客户,还打响了鹰都啤酒的名声。
以南环路夜市为开端,周殿军支持刘青年用同样手段,把凌云路夜市也给拿下了。
市内三大夜市,清一色本地啤酒。由此带动整个市场逆转。鹰都啤酒占有率直线飙升,破天荒地达到9成以上。
“豫州”和另一家外省品牌被迫退出,“鹰都”啤酒一家独大,销量比往年翻了两翻,创下一个破纪录的数字。整个啤酒厂差点就扭亏为盈了。
周殿军风头无俩,成为业界红人。
市经贸委组织新闻部门连续采访报道啤酒厂,总结出市场经济下企业成功的六大经验,重磅推出,在全省引起不小的轰动。
周殿军天天喜笑颜开,把刘青年定为啤酒厂AAAA级客户。
九月初,借着刘青年公司开业之机,周殿军奖励鹰天公司三辆“昌河”车,披红挂花地开到食品公司院内。又和刘青年、大个儿李等一帮人在车前合影。
照相机快门按动的瞬间,周殿军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