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古镇恩仇记 > 第二十九章 柱子当兵

第二十九章 柱子当兵

了一遍又一遍。这才分手。

战友李襄执意还要送一送,他拿着叶柱的背包,走过布满各种工事的田野,走过亲手开挖的护城河后,才恋恋不舍地和叶柱告别。叶柱走出了好远,回头再望,他依然站在那里向叶柱挥手。

四年后叶柱大学毕业。他被分配到了五十四军。军部驻地在河南新乡市。当时原部队也去军区要人,军区答复说,野战军更需要人,你们工程兵发扬一下风格吧。就这样,叶柱就不能回到原来的部队了。

历史就是这样的巧合。叶柱回到了马光曾经战斗过的部队。

54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即著名的"瑞金团"。长征前夕扩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就是著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

在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之战,就是该军团为迷惑调动敌军,掩护主力顺利突破重围而实施的。后来奉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改编为红三十二军,与红二、六军团一起组成红二方面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师陕北。抗日战争中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后编为警备第一旅,驻守陕甘宁解放区的关中分区。

抗战胜利后进军东北,编为热辽纵队,后改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任司令,邱会作任政委,是东北解放战争中冀热辽战区我军头号主力。组建不久,以弱胜强,取得辽西三战三捷,赢得秋季攻势的胜利。

在天津战役中,第135师首先一举突破民权门,与第38军胜利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赢得战役全胜。

南下以后,在衡宝战役中,135师大胆插入敌后拖住敌军主力,为全歼桂系四个主力师起了关键作用,被刘伯承元帅称为“腰斩七军”。

到了军部,叶柱被分配到了军侦察连。成了侦察连的第十班的班长。从大学校园来到军营里的基层的连队,从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到重新过一个士兵的生活,而且是陌生的、野战式的特种兵生活,这个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既然入了侦察兵的门,叶柱决心当好侦察兵。他积极报名参加了侦察集训队。

集训队设在焦作市郊的太行山脚下。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冷,穿着棉衣棉裤也还觉得寒气逼人。侦察兵的训练科目是没有室内作业的,全是在野外进行。

射击,一天到晚趴在地上,战壕里,从一、二、三基础练习开始,到活动目标射击,夜间射击,搜索抵进射击,还有各种武器的射击,如半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等,轻武器中最难掌握的是手枪射击,叶柱虚心地向有经验的士兵学习,不耻下问,终于掌握了射击要领,取得了优秀的训练成绩。

侦察兵单兵战术训练开始了!天空飘着雪花,慢慢地融化成了雨水,田野里一片泥泞。班长一声口令:全体卧倒!匍匐前进!通过铁丝网!验收标准是,15秒钟通过20米宽、20公分高的铁丝网。要求动作迅速,不得触及铁丝网。一次通不过,重来!衣服被刮破了,膝盖、肘子都磨出了血,文处长在一旁用信任的眼光看着他,他豁出去了,终于过关了!

接着是利用地形地物,利用地形就是利用地形的特点,掩护自己,跳跃前进,比如低洼地、弹坑、土包、战壕、开阔地等,利用地物就是利用门、窗、墙角、屋顶、堆积物等,躲过敌人的射击,接近敌人。就是这些最基本的训练,使叶柱日后在越南战场上有了用场,得以保全性命,完成战斗任务。

军事地形学训练,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什么等高线,比例尺,方位物,江河、湖泊、道路,甚至一个大树、一个坟包,都能在一张比例为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显示出来,“人在路上走,心在图上留”,叶柱知道了为什么侦察兵能在敌后摸清敌人的阵地位置,给炮兵指示坐标,摧毁敌人的指挥所等,就是军事地形学学的好。集训队训练验收时,就是在图上指定一个点,让你一个人晚上出发,不准带手电筒,只发一包火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这个点,你才算完成任务。

训练的科目还有攀登、武装泅渡、排雷破网、军兵种知识、外军知识、小组战术,等等。三个月下来,人都瘦了一大圈。可身体结实了,技能熟悉了,叶柱心里也踏实了。

训练一结束,叶柱就接到命令,调到军部工作。

来到军部没有休息几天,侦察处就要进行侦察分队干部集训了。

处长考虑到叶柱刚回来,还没有休息过来,不让他去参加。叶柱想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好好熟悉分队干部的训练,今后对分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