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方式找到了王挺,心中有好多的话要说,说起来却是忿忿不平的。好多比她晚入伍的战友,其待遇问题通过关系都解决了,而她却一直悬而未决。她说:“当初参加革命时,都是一腔热血去的,革命干劲大得很,从来没有想到过以后会怎么样,只想为了新中国做点贡献,出点力啊!哪里还会想到今后的待遇问题?可眼前是现实问题,建国前参加革命的和建国后参加革命的,那待遇就大不一样,差别很大啊!让人觉得心里不舒服,憋气啊!”
老大姐的话引起了熊清泉的兴趣,他连忙让王挺讲下去。
王挺接着继续讲道,我让她回忆一下当年参军的情景。她回忆道,当时参军后,部队去参加衡宝战役,七天七夜的急行军,大家累得快走不动了。可就在行军路上,大家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消息传来,大伙儿高兴得忘掉了疲劳,刚才还沉甸甸的双腿现在来劲了,大家情绪高涨,一路唱着歌,很快地就赶到了宿营地。
王挺一听,对呀,在行军的途中听到建国的消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那不正说明她已经在革命队伍中,已经是革命战士,已经入伍参加了革命!他非常兴奋,告诉老大姐,这足以证明你已经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了,我一定转告有关部门,重视你反映的问题。你不要灰心,回家去再找一找有没有其它的书面证明,如笔记本,宣传品之类那就更好了。
这位老大姐为了待遇问题,找了好多部门,找了好多年了,也没有见到像王挺这样工作耐心又细心,极其负责任的同志。在好多部门,人家根本听不进她的唠叨和解释。反正你档案没记截,就说明组织上没承认,“别胡搅蛮缠了,回去吧。”有的说的还难听:“您当时参军是闹革命呀,还是闹待遇呀?”气得她说不出一句话来,老大姐每次都是失望而归。
第二天,老大姐又来了,她忐忑不安地告诉王挺,笔记本没有找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那里还有几十年前的书面纪录啊!不过,她拿出一个发黄的小本本给王挺看,“说你看这个行不行?”王挺拿过来一看,是当时部队发的一个小本本,上面写着姓名,还有发证日期,1949年9月6日,王挺一看日期,乐了!“老大姐,放心吧。你的问题包在我身上,我一定给您解决好!”很快,通过王挺的不懈努力,向上面反映她的真实情况,这位老大姐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熊清泉绕有兴致地听完这个颇有代表性的故事。他知道,在王挺这代人身上,由于受他的感染,也有了夏云的情结,他开心地笑了。他对这次回来找到夏云,有了十足的信心。
经这二个多小时的行驶,汽车很快到了襄阳市。
对熊清泉来说,这是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城市。他熟悉的是,当年他和战友们从谷城走到这里时,这里是一个破烂不堪的城镇,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他觉得还不如石花街好呢,过河全靠轮渡,街道又窄又脏。
而现在呢,他根本都认不出来了。坦荡如砥的柏油马路在脚下延伸,高耸入云的楼群拔地而起,三座不同建筑风格的大桥把城市联为一体。汉江两岸的滨江大道,风景美丽如画。王挺告诉老人,襄阳已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王挺把熊清泉安置在汉江国际大饭店下榻。然后他就到市里找人去了。下午他兴致勃勃地回来,他告诉熊清泉,他已联系上了襄阳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领导,领导们对这件事很热心,准备适时召集依然健在的老同志们,请他们回忆一下一九四九年前后新四军在鄂西北活动的过程中,记不记得有夏云这个人,听没听说过夏云的故事,能不能从座谈中得到新的寻找线索和启发,他们表示尽最大的努力。
此后的几天,王挺安排熊清泉游览了古隆中,鹿门寺,米公祠,习家池等襄樊名胜古迹。熊清泉诗思潮涌,不禁对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悠久的文化底蕴大发感慨,他吟道:“古城春秋几干年,悠悠岁月文化灿。米公遥指岘首山,夫子醉卧河涧园。我辈复游今又是,鱼梁洲头望更远。门掩黄昏思故人,何时顽石能穿天?”王挺在旁边听了,不禁地笑道:“熊叔,您真了不起,您还知道襄樊的情人节、穿天节呀!您这次回来呀,一定要多玩几天,您放心,我们一定帮您把夏云阿姨找到!”
熊清泉在襄阳待了几天后,襄阳市新四军研究会传来消息,老同志们回忆起当时是有这么几个同志,是新四军伤员掉队的,但在他们中间有没有夏云就很难说了,因为当时部队军情紧迫,边打边突围,掉队的同志很多,他们记不清了。想请熊清泉去一趟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