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师陆贾与工匠们同吃同住了足有一旬时间(10天),没日没夜地试制、研发,终于成功研制出一架抛石机来。抛石机外覆桐油(以防因淋雨而腐烂),下有四个大车轱辘,当然了由于条件所限必须是木制实心的,因此行驶起来后减震效果不甚理想。这两抛石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竖着根长长地抛石臂,抛石臂的末端还系着结结实的麻绳。由于大国师陆贾在研制时进行了精密的测算,因此虽然有数丈长的抛石臂竖立在半空中,但抛石机的重心还是很稳定的。
试射开始了。大国师陆贾大手一挥,两名工匠手拉长绳,费力地将抛石机的抛石臂拉下;两名兵士吃力地抱起一块巨石,放入抛石机的弹仓里。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见状大国师陆贾大喝一声:
放!
两名工匠听得真切,两人同时松手,只见巨石霎那间穿云破雾横空而过,落在距此数百步远的山丘上!远远眺去,只见山丘顶上的树木被巨石击倒了一大片,现场一片狼藉!
成功啦!大家都欢呼雀跃起来。大国师陆贾也完全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他激动地和在场的匠作、兵士们拥抱在了一起。
接着就是再接再励研制楼车了。楼车这玩意其实原理很简单,无非是一个安装有四个木制实心车轮的长方体截面为矩形立起来的家伙,矩形截面上可以站多名武装兵士,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监视、瞭望、警戒,还可以快速推进到城下进行攻城作战!但军师陆贾不愧是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穿越过来的人,他考虑得更为深远:
首先得保证楼车的重心不能太高,否则别说用于实战了,即使是用来放哨警戒也很可能因遭遇大风而翻倒、倾覆。
其次是最好使楼车的高度能够受控,能够根据城池的高矮来调整楼车的高度。否则楼车就容易在实战中要么因高度太高使楼车上的兵士得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才能顺利空降至敌方城池,要么因高度太矮使楼车上的兵士们得具备21世纪蜘蛛侠的轻功才能顺利攀上敌方的城楼。
说穿了,绞车系统实际上就是利用数个动滑轮和静滑轮而形成的一套既减轻了力的使用又改变了力的方向的系统。通过摇动绞车的轱辘,就能很轻松地控制控制楼车的升降,使楼车变成了一架人力操作电梯。
楼车的进攻面特意被设计成了垂直于地面的矩形,这是大国师陆贾特意设计的:通过这种设计,在攻坚战中楼车就能贴紧城池壁,而楼车上的勇士们则能很方便地跃上城池进行攻击!
这种种巧夺天工的设计,充分证明了大国师陆贾是一个心细如丝且聪慧过人的人。
除此之外,大国师陆贾还想到了兵器的升级换代。要知道,在那个时代铁器和现代的银器一样决定属于稀有和贵重物品,即使是在兵器的锻造上也极少使用。但是从2000多年后的现代社会穿越而来的大国师陆贾当然深知铁器的巨大威力:它的硬度和韧度都远远地超过了青铜。
于是乎大国师陆贾紧急找到了国相萧何,要他全力扩大钢的生产规模,尽最大努力寻找、开发铁矿资源(毕竟萧何是国相,总理全国民政事务);同时规定从现在起,兵械司打造兵器时必须以精铁打造,包括箭镞,逐渐地淘汰不甚坚韧的青铜兵器。
这样做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剑的长度显著增长。因为以前的剑几乎统统是用青铜铸造,由于青铜的硬度不够所以剑身不能制得很长,否则在实战中容易变形和折断;但当使用了铁这个原材料后情况迅速得到了改观:战剑的长度迅速突破了五尺(那时候的一尺约相当于现代的23厘米),足足超过了青铜战剑两尺!
俗话说:一寸长,一分强;一寸短,一分险。要知道,在实战中如果武器超过了对手两尺(约合现在的46厘米,也就是半米),那么置对手于死地的可能性就将大大增加。不要相信那些胡吹乱扯的武侠小说和脑残剧,在那些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脑残写手和狗血编剧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里,拿绣花针的能轻轻松松搞死一大帮抡青龙偃月刀的,甚至拿柳条草叶的能把一大帮持丈八蛇矛的英雄好汉打得屁滚尿流哭爹叫娘。
而在实际战斗中,恐怕拿绣花针或柳条草叶的大侠们手中的武器还没碰到对方,就已经惨死于对手的乱刀众棍之下。
大国师陆贾不仅仅是要求革新铸剑材料,对于制造工艺他也十分重视。以往的兵器铸造很少有经过反复锻打的(除非是高级将领们的兵器);但是现在大国师陆贾下令,所有的兵器都要经过至少三次的反复锤炼;而且大国师陆贾还利用以前读野史时看到的夹钢法,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