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近卫队出击 > 第三章 殷勤蓄电造风雷 第十二节 中央陆军学校

第三章 殷勤蓄电造风雷 第十二节 中央陆军学校

南京黄埔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自民国17年(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在原清朝陆军学校的旧址基础上,投巨资翻新扩建,终成一处规模庞大的以西式建筑为主调的现代建筑群。共有西式平房62幢,西式洋楼17幢,房间1075间。有可容纳数千人的新型大礼堂、教学大楼、图书馆、体育馆、劈刺房、工字堂宴会厅、俱乐部、全国唯一的冬季保温的室内游泳馆等代表性建筑。整座建筑群在紫金山侧太平门内,与明故宫遗址遥对。这处占地极广、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就是时下中国赫赫有名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其前身就是享誉中外的黄埔军校。

军校分校本部、炮标、马标、小营、老五团等几个部分,其中校本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同院,两单位分门进出。在两单位之间,是一处并不起眼儿,也不华丽的灰色建筑,这处普通的建筑却因其主人而带有神秘森严的色彩,它就是中国第一家庭的南京官邸。

民国21年(1932年)9月10日。星期六。

位于校本部西侧的小营,军校教导总队的门岗卫兵伸手拦下了一个车队,五辆福特轻卡军车整齐的停靠在小营正门旁。待到卫值的军官验过通行牒件后,忙挥手示意总队卫兵开门放行。看着一行车队鱼贯驶入小营,当值的军官小声的嘟囔道:“操,老子新学员兵蛋子见多了,还没见过新生入学这么牛逼的,上个学报个到还整了个车队,他奶奶的,还是军政部的车队,好神气啊。”

中央军校的教导总队是一个集步、炮、骑、工、通为一体的独立混成团,德械装备,制式精良,仗恃在天子脚下,俨如御林军一般,平时个个鼻孔朝天,自觉高人一等,时间久了,集体养成了习惯性的优越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或集体,往往最见不得的是比自己还牛气的。不过这一次,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学校里来了一群自我感觉比他们还好,天生就是鼻孔朝天长的,神气得气死人的一帮小牛人。

要说这何应钦的办事效率还真够沙棱儿的。与熊步云筹划商榷完毕后,略一思索,即刻向蒋委员长做了下一步的工作“汇报”。中国目前这位大当家的有个习惯,但凡重要的岗位,他都要兼职一把手,以示重视,再配置上一两个感恩戴德的属下具体承办工作,这样国府中重要部门的实际负责人,有事儿就可以向他这个单位的直属一把手直接汇报了,似乎看起来减少了中间环节,还可让下属有机会直达天听,便于他监管察听。最多时兼职了上百种大大小小的官职,光重要的官职就多达二三十个,这在从古至今的中国历代执政者中,尚无人出其右者,绝对是记录的创立者和保持者。

蒋委员长不仅身兼陆军学校校长,还在四月份的中央常务会上正式兼职了中国童子军总会会长一职(何应钦任副会长兼总司令)。何应钦深晓规矩,啥事儿事先跟领导打声招呼,这是官场上最保险的做事程序,事后出了事不犯忌讳。

当然何应钦的汇报是很讲究的,汇报说拟从全国童子军中招募一小批适龄的品学体劳兼优的学生,选送陆军学校,通过考试后,定点代培学习三年,毕业后充实到军政部各个厅署处室任职,用三民主义的新鲜血液带动起朝气的工作氛围,扩建国防事业,通过实践工作为以后战时做人才储备,并通过此事,激励全国童子军从军报国之志。略略一听,才百十来人的人事计划,根本是小痒无疾,委员长龙心甚悦,首肯通过。

获蒋批准后,何应钦基本就放开了。即刻给军校教育长张治中将军做了工作指示安排。要说蒋介石手下的骄兵悍将真不少,但真正让他省心睡踏实觉的将领屈指可数,何、张二人就是其中的两个。张治中在国民党中属于以政治智慧丰富、避疑闪嫌能力非凡而见长。其实,生逢乱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在所属的政治利益集团里保命谋职固位的智慧和谋略。张治中的智谋是专职司教育或羽翼中枢,不染指军权,不惹人眼嫉,不陷入派系纷争。就如刚刚结束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何应钦奉蒋令临时为张治中编制的第五军,下辖第87师、88师及军校教导总队,这些可都是中央军精锐嫡系啊,多少人眼红军长一职,那简直是一步登天啊。可战后张治中将军却主动上交兵符,自卸军长一职,要求回军校继续当教育长,颇具故将之风。但谁又知道,此举有多少落寞无奈和乱世中的生存智慧呢?

与张治中的和光同尘殊途同归的是,何应钦自蒋介石第一次下野时产生怨隙,被复职后的蒋介石褫夺兵权以示警告后,意气风发的何应钦便洞悉了藏锋蓄志的门径,开始在官场低调做事,手不再染指兵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