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1年(1932年)9月11日。星期天。
金陵城在淡淡的晨雾中渐渐的醒来。小营的操场上,熊再峰他们正在进行全副武装20公斤负重5公里早课训练。临上军校前,熊步云对他们的体能训练和国术与搏击训练做了阶段性的层级训练计划,并语气严厉地特意强调不得偷懒,他要定期抽检。这帮小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熊煞做计划,谁敢偷懒啊,谁都知道抽检不合格的后果是很严重地,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每人头上带着一顶德制M17制式钢盔,身背野战皮质背包,包里面放了两块方砖,背包上面是一卷用雨衣包裹折叠的军毯,军毯上面横卧着日制四四式骑枪,胸前是五联装皮质枪弹盒,宽板儿牛皮带,左侧挎着最新版大容积的特种山地水壶,右边挎着弹袋里是两枚长柄的教练手榴弹。下身绑腿下是罕见的意大利产平头钉黑色皮制军靴。整个身上的携行具重达20公斤。
军政部委培的待遇是够牛的,除了宿舍和床是学校的,其他包括生活用品、被服装具等衣帽鞋袜都是按照尉官的标准配置的,训练装具由部里的专人负责,就连伙食都关照学校吃小食堂,因为训练量大,尤其是国术和搏击训练,极耗体能,于是干脆把书院专门为他们做饭的师傅直接一起接进了学校,专职负责孩子们的营养配餐。
昨天,小家伙们领了装备后,爱不释手,着实高兴了一阵子,尤其是四四式骑枪,其枪长照比汉阳造要短一些,重量轻一些,尤其是它的刺刀,是直接附在枪管下方的折叠刺刀,用时一扳就刺刀上膛,速度非常快。背着这款骑枪行军训练非常合手,美中不足的是,枪栓都被卸下去了,也没有子弹。不过就这拼起刺刀来,以形意内家拳为底子的小伙子们照样舞出了形意枪的韵味来。
新鲜感就是动力,小子们早早的爬起来开始了军校生活的第一天。夏季操作服汗津津的贴在身上,一个个脸蛋儿红扑扑的,但气息不乱,呼吸绵长,节奏感控制得很好。随着震天动地的口号声,往昔死气沉沉的小营又恢复了军营的朝气。
“呯、呯、呯。”操场西侧的营房窗户被猛地推开几扇,几个蓬头垢面睡眼惺忪的脑袋伸出窗外,破口大骂:“日你娘的,小兔崽子,你娘跟野汉子跑了咋的,大清早嚷嚷什么?老子在睡觉,不许嚷嚷,谁再大呼小叫,小心老子废了你们这帮童子鸡。”
熊再峰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我行我素,训练的口号声越发震天动地。院子里几名执勤的教导总队的军官赶过来劝了几句,那几个兵痞子这才骂骂咧咧关上了窗户。
操场上负责监督训练的少校和几名尉官见状,均愤慨不平,什么东西,党国军人的败类。这些布衣百姓家出身的下层军官打心眼里厌恶这些飞扬跋扈的“兵衙内”,但自知惹不起,除了发发牢骚,却是敢怒不敢言。
熊再峰他们却当那些人象空气一样,根本没尿他们,旁若无人的练了个热火朝天,个个似小老虎出笼,这一早晨练得筋开胯展,汗流浃背,收队回营房洗漱完毕后,便列队准备去食堂就餐,只是每个人都把四四式骑枪背在肩上。少校见状,不解的问熊再峰:“按照规定,进餐时不许携带任何武器,你们带枪干嘛?”
“区队长,我们以前受训时,战士和枪是不能分离的,只要武器发放到个人,睡觉都得搂着睡,枪是战士的生命,任何时候人枪不分。再说,这枪连枪栓都没有,也没有子弹,没有危险,正适合我们养成兵枪合一的战斗素质,放心吧,没事儿。”
熊再峰大大咧咧的说道,眼神和代理区队长微妙的沟通着。少校思忖片刻后,没再言语,遂整队出发。在食堂门口,熊再峰他们按照校规,列队高唱《陆军军校校歌》。
“怒涛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
激昂磅礴的歌声,穿透空旷的小营上空,震碎了覆盖在小营上空的颓靡气息,激浊扬清,醒世奋进。
不知道是不是有意的,他们竟然一口气唱了十分钟,西侧宪警班的学员嘴里嘟嘟囔囔骂骂咧咧的陆续进了食堂。门口教导总队的值星官对此见怪不怪,倒是和少校几个人热情的攀谈起来。
食堂里面已经被明显的分成了两部分,宪警班的食堂在西侧,特期班的食堂在东侧。东侧一共六个长条餐桌。按照校规,军官一席,学员每八人一席,正好六席。军校的标准伙食,早餐有稀饭、馒头,咸菜、咸鱼、盐蛋、花生米等四个佐餐菜。中晚餐有大米饭,两荤两素的四菜一汤。按照校规,开餐前,整队入席,依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