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观念决定了意识形态。而同时代的德军之所以优秀,不光体现在武器装备的精良上和与之相匹配的战略战术,而是德军首先成功的对军人意识形态的铸造。
在德军的传统中,新兵入伍训练一开始就是班教练,让新兵具备全班性的概念,牢固树立自己是班里团队一员的好习惯,训练新兵如何协同作战,前进时如何相互掩护,后退时如何交替后退并提供火力掩护,也就是说新兵一入军营就要理解和知晓什么是团队。而中国军队提倡的单兵训练则在班教练里顺路完成,德军的这一特点,是其战斗力超强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童子军时代就开始的战术素养养成到中央陆校兵学知识和战术技能的拓展、学习,特一期应该说已经具有很高的战斗技能基础了。埃勒等德国教官就像高超的园艺师一般,针对特一期的现有水平和思想现状,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时间,将德军优秀的鹰雁团队意识、忠诚意识、服从意识、执行力等军事思想狠狠地罩在这些个小霸王的头上,历经艰辛打磨,将特一期彻彻底底的改造成了一支拥有先进的军人意识和观念的崭新的特战团队。
雄鹰一样优秀的个人能力,大雁一般超强的团队意识!深刻理解服从是军人生命的意义,养成披坚执锐的执行能力。忠诚国家,忠诚队友,忠诚使命,刻骨铭肌。
当特一期在思想上脱胎换骨之后,埃勒满意的将特一期命名为鹰刀突击队,并亲自设计了队徽和代号,随后进行了近乎于实战的魔鬼测试,通过对体能、耐力、韧性、自制力、智慧与决策、恐惧克服、意志力测评、个人技战术考核、自卫搏杀能力等多项综合考量,埃勒将鹰刀队按照综合成绩自上而下整编为四个特战小分队,分别是飞鹰、鸢鹰、猎鹰、鹞鹰。
结果,熊再峰、曹柱国、韩冬、史招财、胡硕、韩·那仁·曹克图、靳天、宋玉八个人俱都以优异的综合成绩被编为第一飞鹰小分队里。在埃勒看来,越是人数较少的特战分队,队员之间的融合默契、期望和战斗能力更容易趋于一致,在复杂的战场上有助于有效明确的决策和指挥。
而接下来的训练应验了前区队长张国辉的预言,全体队员体验到了天堂和地狱的区别。为将鹰刀队打磨成具有高度目标完成能力的国防突击队,埃勒等教官组按照丛林、雪地、高原、沙漠四种特殊地形,展开了“残酷的野蛮”训练。每一种地形训练基地,配置一名专业的主教官。虽然也有特勤支队的官兵轮流在各基地轮训,但标准不同,要求也就不同。特勤支队在每个地形课目上及格就行,而鹰刀队的四个小分队必须达到优秀的标准,否则不许单科目结业。
当飞鹰队以领先第二队鸢鹰分队一个课目的时间疲惫不堪的走出腾格里沙漠秘密基地的时候,时间已到了1935年的春天。
时光的锉刀将这些当年的童子军打磨成了风华正茂、青春欲舞、朝气蓬勃的青年军官。那一张张被阳光暴晒后的黝黑的脸庞,那经年累月训练而致的结实、强悍的体魄,那手足起顿间刚锐、冷峻的军人气息,直如猛虎出山,虓虓震天。
当熊步云带领飞鹰分队在北平秘密晋见何应钦时,何应钦当场就被镇住了。那一个个高壮阳刚、军姿挺拔的飞鹰队员跨立成行,一双双龙精虎猛的眸光俱都从容淡然的平视前方,虽然已经是明显的杀气内敛,但依然将身上的军装鼓荡得瑟瑟抖动。走近队列一米处,任谁都能感觉得到从那一副副强悍冷峻的体魄中散发出来的暴强的攻击力。刹那间的磁场感应,让人不仅瞬间周身彻寒、心脏骤缩。
浑身上下没有一件武器装备的飞鹰队徒手列队,可是那隐藏在躯体中的勃勃战意和强烈的攻击意识,硬是令何应钦的脚步顿伫原地。
这就是甘霖老弟所说的突击队?行伍多年,又从事过军事教学,倥偬半生的何应钦彻底被雷倒了。他在中国就从没有见过这么一支甫一照面就令人遍体生寒、又令人激动莫名的中国军队。
“敬礼!”虽然是刻意压低了声音,但熊再峰浑厚的口令声依然震得房间四壁嗡嗡回荡。
“唰!”八只手臂如钢刀起舞,抬起后悬停在右额,刚健雄壮,整齐一致,瞬间扬起一股阳刚威武的浓浓的军人气概。
何应钦从队首走到队尾,挨个拍了拍肩膀,擂了擂胸口。队员的脚下似铁铸钢浇,纹丝不动,目光依旧平视前方。从容淡定之色,令何应钦大为满意。来到队列中央,看着这支历经三年刻苦训练学习而终至出师的青年军官队列,何应钦心里阵阵感慨欣慰,及其庄重地回了一个军礼。
“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