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俗世之文化百象 > 第二十二章:鬼人

第二十二章:鬼人

???????估摸张老顺死的时候,我也就五六岁。五十多年的时间分配给一个人成事立名,算得上是吝啬的生命施舍。能够在如此忙的时间里做出一些功绩来,在沛城这块挑剔的土地上更是凤毛鳞角。

???????有蜗行至今的老人们,闲来无事便会对怀里不谙世事的孙儿们唱说俗词:

???????纱厂有个小老头,少时英俊逍遥游。

???????一双鬼手惊天下,神鬼难料也犯愁。

??????掂斤称两似闲走,油锅捞戒强难囚。

??????功夫更在碗与筷,隐姓埋名断双手。

???????有怀古的老人就揽着小孩说,爷爷给你说张老顺的故事。小孩挣脱双手说,不听,不听,讲狐狸和乌鸦的故事。老人摇摇头,又爱怜的把小孩重新揽在怀里说,从前有一只狐狸和一只乌鸦……

???????沾张老顺父亲的光,张老顺户口簿上没有被归为贫农。因而,当二十岁左右的青壮小伙子在田间地头接受日晒风吹的时候,张老顺却不用入生产公社,只需要每天煮煮药,配配方,这种清居简出的人也就特别白净清香,这点在张老顺身上可以一览无余。平时,福顺堂里本来人就热闹,有病的来看病,没病的来看人。看谁?看张老顺。更有甚者专门来领教张老顺的功夫。张老顺也仗着自己的手巧,琢磨出了另一手绝活――生鸡蛋剥壳不破膜。来人不信,就要张老顺做个示范。张老顺鬼,第一次拿自家的蛋,往后要有再来的,张老顺就立下两个规矩:第一,鸡蛋自备。第二,鸡蛋用完蛋留下,壳清走。这样他也就没白忙活。那些见了老顺去壳留膜剥蛋的人吃了甜头,饱了眼福。就见人宣扬如何如何。别人好奇又生疑,就提着个鸡蛋去找乐。进福顺堂门槛,把鸡蛋往桌上一点说,都说你张老顺一双鬼手惊天下,我不信你能鬼到脱壳不伤膜的地步,你给我做个把式我瞧瞧。张老顺知道这都是牛毛敢比花针细的挑刺儿爷,都是图个乐子,开个眼界,并无恶意,就轻轻一笑,把鸡蛋拿在手里先掂量掂量说,一两八钱。然后把鸡蛋摞倒在桌上,大拇指与食指一使劲把鸡蛋像陀螺一样转了起来。来人看得眼花。等鸡蛋转停了,张老顺拿起鸡蛋说道,你可看好喽。

???????哎,咱可说好,成了蛋归我,壳归你,不成蛋你拿回去。

???????废话,不成的话这蛋不也得留这儿吗?破了的蛋我拿得走吗?你快点快点,我倒要看你这双手有多鬼。

???????只见得张老顺大小拇各自顶住鸡蛋的两头,把个鸡蛋架在“六”字手中间。张老顺天生一双绣花手,指头特别长,这样,蛋壳和中间并着弯下去的三根指头中间还能空出半寸的距离,这也为后续工作作了准备。张老顺右手大拇指和小拇指顶住鸡蛋,右手用食指轻轻拨弄,鸡蛋就像个经筒一样骨碌碌转了起来。张老顺渐渐加快了拨转的频率,鸡蛋也越转越快,越转越可爱。来人睁大了眼生怕看不出其中秘密。张老顺嘴角微扬,目视前方。手上动作全凭感觉,突然,他青眉之间微微一紧,竟然有东西从蛋壳上散落下来。起初如粉如尘,簌簌坠下。张老顺喜笑颜开,稍歪动手指,鸡蛋上便留下一条螺旋状的白痕,似一条细白蛇从蛋壳中央盘旋开去。等到整个鸡蛋都被细白蛇缠满了,桌面上也被粉尘精巧地堆砌出一座小丘。这个时候,好戏才刚刚开始,只见得壳上有如片屑般的薄层从壳上落下,如风飘玉屑,似雪散琼花。来人看得惊愕,老顺玩得兴奋。来人把眼睛瞪得跟核桃仁般大小,想从中看出看究竟来。才发现张老顺右手无名指上套着枚发亮的白环,正是这白环把蛋壳刮成尘,砌成屑。

??????末了,张老顺把仍旧粘连在蛋膜上的灰尘一吹吹个干净,又用细针把大小拇指按处仍保留在硬壳轻轻挑下,功成。张老顺把脱了皮的生蛋轻轻浸在装了半碗凉水的碗中,端到来人面前看。

???????浸在水中的去壳生蛋像个扒光衣服的处子,娇羞,水灵,可爱,透过清水,膜内的蛋黄清晰可辨,熠熠生光。

来人惊叹,鬼人!鬼人!转身就走。

???????张老顺在身后追喊,壳,壳,壳清走。

???????张老顺的这套功夫像极了电影《天下无贼》中黎叔的那套三只手的绝技。只是张老顺比起光头黎叔的江湖经验来说,只能算是头发长见识短的晚辈,和他比不了。我也一直不忿冯导,让他先抢了戏。张老顺手上的白环实际上是一枚银戒,被张老顺在一侧打磨得光滑锋利,发落两断。如此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