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方有辛酸之泪。回目看那石因何编此一述?接石头言:“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贪淫恋色好货寻愁,那里有工夫去看那治理之书?我这编述只为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亦令世人换新眼目”。那空空道人听石兄所言之后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上面亦无伤时骂世又毫不干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后因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改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此一段芹之笔是何用意?痛批当下“时风”,多为不务正业,谁还去看那治理之书?隐现庙堂之人治理过于疏阔,看似太平盛世。故而引出《石头记》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曾想那道人后来由“道”入“僧”,道家与佛家尽融于一身。似几经转手后至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然,开篇作者自云:“因曾经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可见曹雪芹手法之猾,避文字狱之害将“真身”隐去。《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均是曹雪芹对此著的曾用名或著中段落的节选名,慧眼人莫被曹雪芹瞒过。
“悼红轩”是曹雪芹写作书斋之地,看官你可曾听过这等名号?“悼”,指悲伤怀念;“红”,在汉文化中承载颇多,明朝皇帝姓“朱”,“朱”即“红”也,所以明朝就以红色为正色,明朝皇帝龙袍设为红色。“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元朝尚“金”所以明朝尚“火”,以火克金,“火”就是红色。“悼红”实际就是在悼念明朝,对大明朝的哀悼与怀念。那时曹家先祖也是大明朝的边塞守军指挥使只因投了后金之主得以风光,然当下曹家的后辈们又落得个瓦灶绳床、茅椽蓬牗的窘境。“红”也多指女性,书中十二钗,正册、副册等皆为女性,也是对她们的一种悼念。
满纸荒唐言:有荒唐事才有荒唐言,当年投金反明后充当清朝在南方耳目在曹雪芹当下看来皆为荒唐之举。
一把辛酸泪:曾经义无反顾的投身,家族得以几十年风光后始终不为天下人容卖主求荣的这顶帽子不好戴。
都云作者痴:芹身陷窘境不弃笔墨,十年披阅五次修改将荒唐事的前后缘由曲笔婆心的流于笔尖逐一带出。
谁解其中味:未尝其辛酸不领其味,汉人言是包衣奴才而满人说是汉人降兵今又被所投之主落于足下垫脚。
复回文:按那顽石当日所求顽石被投入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落于红尘,石头城。所投之家正与蹇足寄居在势利街,人情巷内葫芦庙的贾雨村有瓜葛,与葫芦庙旁的甄家更是大有渊源!
“当日地陷东南”,一语道破乃“水火之争”。相传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水神不胜而怒,头撞西北的不周山至天柱拦腰折断,塌了半边天,东南方系地在天柱上的大绳断裂至东南方大地陷落,人间犹如地狱地一般,这才引出女娲炼得五彩石补天之事。“水火不相融”的典故即源于这场战争。又有《淮南子》中所记,“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因与北方的颛顼争帝位所至,两兵相交几个来回,后共工兵败不周山下,因不周山顶天立地挡住去路,绝望的共工愤怒地朝天柱撞去”,余文难不成隐预着北方进犯引而帝位之争国运交替不成,又或朝代更迭!
想那水火勾当也是个功夫活!且说这甄家就在这“出了事”的东南地陷的姑苏城中,高大的阊门,城中富贵最是风流之地,这日炎夏永昼士隐在书房朦胧入梦,梦见一僧一道正欲携顽石和一批风流冤家让其投胎,当下已有一半落入红尘,因顽石为女娲所炼虽不得补天但始终是天物现要将此携入红尘必须到所辖之处交割。这块顽石经茫茫大士施展法术后,便袖了去在赤瑕宫做了侍者,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那棵绛珠草经常受到侍者的浇灌也修成个女体。那侍者正要趁此太平盛世要下世去受享一番,绛珠草对警幻仙子说:“他既下世为人,我也下世为人,用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以了他甘露之惠,也偿还得过他了”,甚想来天界中也有偿还,或许这就是因果吧,因此一事就勾现许多风流冤家来。梦中士隐从仙僧手中接过那一面之缘顽石,美玉上镌着“通灵宝玉”遂看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