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辰时。
李婉莺的厢房内。
李婉莺刚刚睡醒,起来梳洗毕,正在整理衣物。
取过昨夜罗西给自己披的貂皮披风,正准备叠整齐,看见披风上绣着一朵菊花。
想了想,这肯定是梅菊绣的,知道他们兄妹的感情很深。
再回忆与梅菊相见相识相交的几天,甚是欢喜。
短短数日,两人就已经成为最为要好的闺蜜。
现在自己跟随罗西到了宁州,甚是想念梅菊。
看着披风好一阵子,才回过神,将披风叠好。
取出自己平日爱不释手的古琴。
这架古琴,原是德宗赏赐给李泌的,去年在她生日的时候,李泌又送给了她。
说起这架古琴,还有段来历。
自春秋战国起,就有“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还有一架,就是当今剑南西川雷氏家族拥有的‘九霄环佩’。
而这架正是‘焦尾古琴’。
李婉莺先后弹了‘秋水操’、‘高山流水遇知音’、‘胡笳’、‘颐真’、‘风雷引’、‘昭君怨’、‘离骚’、‘阳关三叠’和‘渔歌调’等等传世琴曲。
到了午时,罗西忙完了公务,命府里的家丁叫了众人,吃了饭。
便带着李婉莺、成喜、成德,出了府衙,在宁州城内到处看看,罗西看的是当地百姓的吃穿住行,因为这些最能反应出一任地方官是否清节廉政,所以,罗西看的很仔细,发现此地百姓生活过得有些拮据,心里不免一阵酸涩。
李婉莺不管这些,她只顾着看风景,看好玩的,好吃的,只见她走到一个卖糖人的摊贩跟前,指着一个,问道,“这个多钱?”
这摊贩年纪也就十七八岁模样,皮肤被晒的黝黑,枯瘦的身子,如果走在黑夜,像一具骷髅,这年小的摊贩回道,“回小姐,两文钱一个。”
李婉莺取了四个,给了摊贩一锭碎银,摊贩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回道,“小姐,真不好意思,您换下吧,我没有零钱,找不开。”
李婉莺大方的说道,“不用找了。”
这小摊贩像是做梦一般,还以为这小姐是仙女下凡,忙鞠躬致谢,感激不已,倒是让李婉莺浑身不自在。
罗西看吧,上前说道,“你叫什么名字?”
这小摊贩回道,“我叫马海,家就住在城外。”
罗西又问道,“马海,那你们这个地方衙吏对你们怎么样?”
马海回道,“本地的对我们都还好,可是,……”
罗西见衙吏说话突然支支吾吾的,觉得其中另有隐情,便轻轻的拍了拍马海的肩膀,说道,“你不用这么紧张,我们四人是从京城过来贩货的,只是想了解一下当地民情,我们也好去各地选货。”
马海听他们说是商人,可算是放心了,这才对他们说道,“你们要选货,就在城中选吧,但不要出城去青幽、皋兰之地。我年前去过那边,差点没丢掉性命,自那之后,我发誓再也不去那边了。”
马海说完,继续吆喝的卖着自己的糖人,罗西听完,对三人说道,“看来我们在城中是不可能有什么收获了。”
李婉莺说道,“梅大哥,那我们要出城去看看吗?”
罗西回道,“对,我们这就出城。”
四人骑马出了城,向西一路探听、查看当地百姓生活状况,至酉时到了秦州。
进了城,四人骑马走在街上,李婉莺肚子咕咕叫着,说道,“梅大哥,我们找家客栈休息一下,我饿了,你听,我肚子都抗议了。”
罗西听李婉莺这么一说,和成喜、成德也觉得饿了。
于是,走到离他们不远的一家秦家客栈。
罗西让店小二将马牵好,备好马料,让店小二上了当地特色的菜肴,一边吃着,一边问店小二当地州县官员为官情况,店小二见他们是外地人,对此地不了解,就和他们讲了讲本地风土民情,又说道,“几位客官,我跟你们说了,你们可不能出去乱说呀,我们这的知县大人是霍仙鸣的侄子,叫霍启,他在这儿可算是一霸,平日里,对我们追加各种明目的税收,严苛执政也就罢了,还好色,只要他看中了那家姑娘,就一定要娶回去做妾,我们这的人对他是怨天载道,如今有冤无处申,整日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听说,前几天,他又纳妾了,迎娶的正是城外马家村老马家的孙女,叫马玉莲。加上这个马玉莲,他已经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