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武夫和他的骑兵受到重创,白石重伤,“视察团”几乎覆灭,牟庄附近的这一仗,虽说伤亡人数还不算是大扫荡以来最大的,但其给日伪军精神上的打击远远超出了伤亡的程度。河野银之助,这个自视甚高、雄心勃勃的大佐,在“华北事变”即“七七事变”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吃了大亏,让他差点终结了军人生涯。后来虽然恢复了职权,可是在军阶升迁很快的战争年代,他却几年来还是个大佐,那颗耀眼的将星对他来说始终可望而不可及。他个人的命运甚至延伸到了他的部下,像小早川这样出色的军人,几年来也是在原地徘徊,肩上的那一颗星一直是形单影只。这次被重创的白石骑兵大队虽说不是自己的部下,但据事后的调查,又是老冤家独立团的杰作。河野在暗暗心惊的同时又感到庆幸,他一是庆幸这样的打击没落到自己头上;二是庆幸凌天河和他的独立团没去路西——只要他还在“皇军”这次组织严密的网里,那就有机会逮住他一雪前耻。
河野联队也可以算是这次大扫荡的主力之一,但是十多天里没能取得值得炫耀的战绩。第一阶段扫荡结束之后,在联队作战检讨会议后,他采纳了小早川提出的建议,开始注意利用一直被他看不起的中国人,强压下心底的厌恶和汉奸、叛徒们打交道。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金钱美色利诱双重作用下,果然他得到的情报多了起来,接二连三有地方武装甚至地区队在他那里吃了大亏,他的联队控制的区域成了我们的队伍活动最困难的地区之一,由日军的“非治安区”变成了“确保治安区”。这一天,他被召到河间的师团部,接受了岗村司令官的特别代表带来的命令,该命令说鉴于他在对八路军的扫荡作战中表现优异,被晋衔为少将;同时任命他为旅团长和“真渤特区司令长官”。他的将军梦终于得以实现,一时间真可称得上志得意满。他到任以后,处理完交接事宜,考虑的除了如何继续捕捉凌天河和他的独立团之外,同时想到的还有尽快提拔小早川这样的亲信。
小早川现在手里除了原有的两个中队日军,还临时配属了一个步兵中队,实际归他指挥的兵力接近一个步兵大队。至于伪军,许庄的陈广乾兵力补足了一个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战斗力恢复了七八成。黄绍祖手下兵力也有所增加,而且在皇军于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和这次大扫荡战绩辉煌的形势之下,他也变得比以往更听话了。另一个人物于承惠倒是一贯死心塌地听命于自己,所以对他私自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小早川持放任甚至怂恿的态度,现在于承惠手下也已经有近两百人枪了。鉴于八路军主力被打散或赶走,小早川把几乎所有据点的防务都交给了黄绍祖,只有许庄和桥头这样的重中之重,才保留了少量日军。他把日军的主力集中使用,再抽了陈广乾和黄绍祖的两个连,组成了一个强大的快速机动集团,到处寻找八路军特别是独立团的主力作战。不过这个意图一直没能达成,机动部队捕捉到的尽是些小鱼小虾,直到冀中大地上枣花、槐花竞相开放,处在血火交加中的冀中农民提着心开始收割小麦,他的机动部队才真正遇上了他想遇上的对手。
独立团一营的二、三两个连,分别在教导员柴展平和副营长吕刚率领下活动,二连的黄连生胆子大,常常靠近敌人重兵把守的城镇据点隐蔽,一个多月来没有受到什么大损失。这天天黑以后遇上了三连,他们又摸到离县城很近的冯村宿营。一个晚上眼看快平安过去了,天快亮时,两个连整理队伍,正在考虑是乘着天亮前的这点时间换个村子还是就在这里度过白天,不料却发现村外有不少鬼子悄悄接近。原来这村里有个伪军小头目前些日子被地区队击毙了,他的儿子迁怒于八路军。部队进村后照例严密封锁消息,直到后半夜,三连的哨兵连日行军作战实在疲劳,大意之下打了会盹。那伪军的儿子人不过十六岁,耐心却很好,大半夜都猫在村边新收下的一堆麦秸里寻找机会,碰巧那儿正是打盹战士的哨位,被他瞅准时机溜了出去,立马赶到城里向黄绍祖告了密。小早川接报后,马上集合队伍偷偷包围了上来。
柴展平他们一看情势,要跑还能跑,但敌人已经很近,有多少也不清楚,就怕跑出去被敌人尾追,天马上亮了,如果甩不掉敌人,大白天在平原上就危险了。高粱虽说长得有牛背高了,但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青纱帐,在其中活动,即便是弯下了腰,遇到敌人骑在马上看得很清楚。村外的警戒哨已经和敌人接上了火,容不得犹豫了,柴展平和吕刚决定就地坚守,只要能守到夜里,再安全突出去的可能就大了许多。
柴展平他们是夜里进的村,那个伪军的儿子不敢在村里乱跑,没闹清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