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开进黄村,村里的乡亲们好多天没见着自己的子弟兵了,看到不少子弟在这么残酷的大扫荡中能安全到来,那种高兴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凌天河顾不上和大家多说,先是安排任务,然后简单说了说一个多月来的情况,部队和乡亲们都分头忙开了。
周志高顾不上回家看看,带着队伍立即在村里修起了防御工事——这是他们的传统,即使很多时候这种传统令他们化了许多力,事后也没能派上用场。凌天河告诉季长林可能天一亮会有战斗,要他和村干部们马上组织乡亲们转移,实在有困难走不了的也事先找好隐蔽的地方。梁满仓和民兵们则控制住了黄敬斋全家,监督并伴送他们一起离开了村子。没多大功夫,村里只留下了不多的几个人,还有一小部分民兵留了下来;周志远和几个刚好在村里的区、乡干部也没走。
工事修好已经快到天亮时分,凌天河让战士们抓紧时间休息,他又各处转了转。周志远和民兵们没什么武器,黄连生连刚好多出来不少,除了梁满仓他们带走一些,其它的都发给了留下的民兵和干部们。经过这么些天的战斗,部队原本攒下的子弹消耗得差不多了,手榴弹倒还有些;民兵们又起出了独立团以前留在村里的二十几箱手榴弹,所以除了子弹少些,弹药还够打一场村落防御战的。
天刚有点亮,黄村出去的村干部就传来了他们从其它村子得来的消息——许庄据点昨天傍晚到了大批鬼子,还有好几个鬼子的大官;冯村、柳村的敌人一直没撤;城里敌人的动静也挺大,看来这一带的这个白天很难平静度过。
太阳慢慢朝高处爬着,时间到了八点多钟。许庄那边有人骑着自行车赶到了黄村,向凌天河报告鬼子大队出了许庄,正朝这边来。毕竟是老根据地,乡亲们就是这样,凭着在外人看来说不清的直觉和消息传送渠道,他们总是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子弟兵,而且在如此残酷的形势下,仍能冒着死亡的危险给自己的队伍送情报——凌天河想,就凭这一点,自己也要带着队伍在这里坚持下去!为了这样的乡亲们,哪怕牺牲生命也值!
将近九点,村北的哨兵报告远处出现大队鬼子,部队立即按预定部署进入了阵地,静静地等待着。鬼子的队伍很快到了村东大路上,前面是排成三路纵队的三十多名骑兵,骑兵前面有一个鬼子少佐带队,在他身后,几个鬼子军官簇拥在一起,他们中间有一个似乎是这群鬼子的头。骑兵后面还有三百多名步兵跟随,这些鬼子特别精悍,一色崭新的军装。鬼子大概认为这里真的已经成为他们的天下,大摇大摆地,对路边见不到一个人影死一般沉寂的黄村居然毫无戒备,只管朝南行进。
凌天河从望远镜里观察着这支鬼子队伍,仔细看去,那个被几名高级军官簇拥着的居然是个将军。凌天河心头一动,想起前些天听到的消息说河野被任命为少将旅团长和“真渤特区”司令长官,眼前极可能就是他!说话间鬼子已经行进到大路最接近村子的地方,离我们构筑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几十米。这时候就是不用望远镜也能清晰地看到鬼子大官衣领上闪亮的金色将官领章。凌天河不再犹豫,今天无论会是什么结果,如此好的机会决不能放过——打!他环视左右,见战士们都已做好射击准备,周志高和季风等干部都看向自己,于是高喊了一声“打!”
部署在这边的一挺“九二式”重机枪和两挺“捷克式”轻机枪、一挺“歪把子”,还有一个掷弹筒几乎同时打响。掷弹筒发射的榴弹刚好落在了将军的马肚子下,一声炸响,那个将军一头栽向马下,几个军官与二十几个骑兵随即得到了和他们的长官一样的下场。随后跟进的鬼子看来确实不同寻常,这边战士们手里的步枪还没射出第二发子弹,他们已经纷纷朝村子冲了过来。几个没死的军官和骑兵很快地架起那将军退向了东大洼,不过从那个将军被拖着的姿态看得出,他应该是已经断了气了。
鬼子步兵大概是将军的卫队,显然被将军的死刺激得发了疯。他们以分队为单位,十几个人一伙,端着崭新的上着刺刀的“三八式”步枪,“呀!呀!”狂喊着凶悍地发起冲锋,每一伙都伴随着一挺“歪把子”轻机枪边打边冲。前面的被打倒了,后面的仍是不要命地向前。
独立团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激战,原本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消耗殆尽,还好黄连生他们在柳村缴获了不少枪支弹药,这才让大家得到了补充,但分发下去每支枪摊到的子弹也不多,所以这次不能再像打白石骑兵时一样,而是把鬼子放近了瞄得准准的才扣动扳机。村子的东边是防御重点,放的是一连的两个排。这两个排老战士多,特别是黄茂才排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