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燃烧的土地 > 正文 第62章上

正文 第62章上

日军联队部方向,独立团友邻的那个主力团,在试探性地和敌人接触了几次以后,终于开始了大规模攻击。他们的打击并没如矶塚预计的那样落在通向小早川的公路沿线,而是在其所在县城的东北方,距离公路也有十几里地的一个叫南李庄的地方。这南李庄一如八里庄,是一个据点集群的中枢,是鬼子不能轻易放弃的要点。那里离日军联队部所在县城有三十多里地,和其它几个日军占领区不接壤,和联队部之间的道路比八里庄差很多,只有一条简易土路相通,很容易被破坏。

友邻部队集中了两个多营的兵力围攻南李庄据点,季风独立团的炮兵连也“借”给了他们。由于炮弹少,炮兵连开炮不多,但是那十几门炮明晃晃地摆在据点敌人眼前,使得矶塚确信那里是八路军集中的绝对主力。矶塚一面命令南李庄守军死守,同时连忙调集可以调集的兵力准备增援。他不敢派出太单薄的兵力去和八路主力硬碰,又要确保大本营的安全,为此从各个据点抽调人马,以至于有些据点的守军几乎抽空。准备了一夜,援军终于集结妥当,一共有两百多日军步兵,半个步兵炮中队,两门步兵炮;伪军则是那个残缺的骑兵营。

季风的部队是在夜里进入伏击地域的,初春的野地里无法隐蔽部队,那条土路的两侧也没有很好的伏击地形。不过那里村庄比较多,虽说都不大,有的甚至都算不上是村子,但是利用这些村庄,可以远远地形成一个“口袋”。他派出了少量警戒部队,其余一千多人分散到周围村子里。两公里多点的地段,除了头尾两个村子刚好卡住土路,中间的几个村子离土路都有几百米至上千米距离。这段土路边,还有一个伪军把守的小据点,当地的区中队早已做通了伪军的工作,一个排的战士夜里进去,换上伪军军装,替换掉了守军;大部分伪军被区中队带走,只留下守军排长和两个可靠的士兵,应付可能打来的电话。

季风考虑到敌人进入设伏地域后,两侧隐蔽的部队冲击距离过长,秘密地将刘春林的炮兵连调了回来,准备掩护步兵冲锋和对付敌人可能出动的炮兵。炮兵连的那门“九二”步兵炮留在南李庄外,炮兵阵地移到了距离更远些的一个小村边,背向阳光,从据点里观察看不太清晰。“迫击炮”的炮位上设置了假目标,一门门“炮”矗在那里,敌人即使用望远镜观察也很难辨别真假。

土路边那个被控制的据点差不多位于设伏地带的中间,季风在那里部署了几挺轻重机枪和几具掷弹筒,用来掩护冲击部队和截断敌军的队列,只可惜据点太小,不能隐蔽更多的部队。

天亮后,矶塚接通了南李庄和沿途据点的电话,得到的报告是情况和昨天入夜前无异。沿途的所有据点都没发现有八路军新的部队出现;南李庄外围攻的八路未见减少,他们正有部分兵力在离据点几里地外,面对县城的方向构筑防御工事,显然准备阻击援兵。特别是南李庄守军报告,八路的炮兵依然在庄外,这让矶塚再无疑心,命令增援部队出发了。

七点刚过,伪军的那个骑兵营首先露头,两百多骑兵在前快速行进,虽没策马狂奔,也还是和后面的大队鬼子拉开了一两千米的距离——看来敌人对独立团的存在毫无觉察。

季风的团指挥部和两个营,以及刘春林的炮兵连之间有电台和电话联系。看到敌人如此态势,季风下令放过伪军骑兵,专等鬼子进入伏击圈,伪军骑兵则在战斗打响后交给李德铭的骑兵去对付。

土路不宽,鬼子的队伍拉得很长,两门步兵炮在队伍最后,还有几匹马驮载着两门迫击炮及炮弹。鬼子指挥官是个少佐,他眼看着前面的骑兵一路畅行,路边的炮楼顶上,“治安军”的哨兵清晰可见,不疑有他。鬼子的行军行列成两路纵队,毫无戒备地行进。季风看清楚了,这股鬼子一共有不足两个中队的步兵,约两百六七十人;半个步兵炮中队六十来人,两门步兵炮;还有半个炮兵小队,约二十人,两门迫击炮,照它的身管长度与驮马的比例判断,那应该是口径81.4mm的“九七式”。或许是矶塚得知围攻据点的八路军有炮兵,他准备与之进行炮战,除了驮马驮载的迫击炮弹,还有一个三十来人的运输小队押运三辆弹药车。

季风看到鬼子的大炮,还携带了这么多炮弹,自然高兴。他当即改变预定方案,接连下达了几个命令:李德铭的骑兵连全力对付伪军骑兵,一定不能让这些骑兵回援鬼子大队;当鬼子被截成两截以后,前面的李德铭营抽出一个连,回头与周志高营共同对付后面的鬼子;周志高营除分散在外围警戒的一个连,其余三个连在打响以后全面出击,和李德铭的那个连一起,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