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正是五行,天地蕴五行,往复万物生。
李默白处身其中,脸上不知不觉泛起了莫名的笑容,纯粹的五行之力,让李默白心中涌起一种亲人般的感觉,亲切而温暖,似乎无比熟悉,在举手投足间便能将其掌握在手中。可是仅仅持续了一刻钟,“道”字便逐渐化为了光点,向着四周飘散了,密室中的五行之力也在一霎那消失无踪,不复存在了,另李默白不禁产生了一丝失望。
此时的李默白,却是一脸茫然,双目无神地望向了“道”字出现的地方,心中仿佛在这一刻回忆到了什么,把握住了什么,但似乎总隔着一层纱,一抹云雾,朦朦胧胧,影影绰绰,似乎是一些人,又似乎是一些景色,一些建筑,房屋,还有很大的海,但任凭自己如何努力的去回想,也掀不开这薄纱,想不起一丝半点,看不到纱后究竟是什么。
李客看到李默白这种反映,心中不禁惶然,连忙拍打李默白几下,口中不断呼喊“白儿,白儿,你怎么了?”李默白身体猛然一震,背上出了一阵冷汗,回过神来,面色犹疑得对李客说道:“爹,我没事,你不要担心,我好像过去有什么事情,可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头好难受。”李客摸了摸李默白的脸,心疼地说道:“白儿,想不起来便不要想了,以后总有天会想起来的。”李默白“嗯”了一声,看到躺在地上的古书,才想起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便和李客说道:“爹,大伯,我们还是继续看书吧,这书确实挺好玩的,还会放光。”
李客笑笑,正准备去捡起地上的书,可就在此时,原本化为光点消散在空气中的太极图和“道”字被一个个突然显现的由白光凝聚而成的字体取而代之,在黑色的密室背景中,显得极为明亮,可这么强烈的光芒,却给人眼睛一种舒适的感觉,令李默白情不自禁的便被字体所吸引。而原本掉在地面的书,也缓缓地浮到了半空之中,在白字下方缓慢地旋转着。
只见开篇最上方是书名,字大有三尺,向四周散发着寸许长的光芒,“六甲”二字,携带着古朴沧桑的气息喷涌而出,令李默白感觉到一阵窒息,胸口似乎是被这种气势所压制。在书名之下,是四个稍小的字,“天地有道”,再往下方看去,便是密密麻麻的正文了。
李客与张伦见李默白已经被书吸引了,便说道:“白儿,你先在这里看吧,我和你大伯出去了,有问题等出来问我们。”李默白闻言,皱眉道:“爹,外面通道那么黑,还蜿蜒曲折的,我要是自己出去的话,会摔死的啊。”李客从怀中掏出蜡烛和火折子,答复李默白“早给你都准备好了,今天是你第一次学习道书,不过下次就要靠自己了。”
李默白知道争辩无用,点点头,苦笑一下,继续抬头看《六甲》了,李默白稚嫩的脸上泛起苦笑这种很成熟的表情,另两人看了也忍俊不禁,笑笑后从通道退回家里去了。
《六甲》中记叙的是炼道之术,书中讲述,天地间存在着种种道,纷繁复杂,道与道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若一一修炼,恐怕人生就是再多个几百年也难以将其炼至通达境界。所以,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探索,归纳种种大道。
继万物之祖盘古悟通混沌至道后,人皇伏羲将道归纳融合,创出先天八卦,后来,周文王将先天八卦重新整合,在伏羲的基础上又衍变出了后天八卦,再后来,天地间众多炼道先师,将后天八卦中所蕴含的道继续分离,整合,遂化为五行。
李默白心中了然,怪不得以前大伯教自己读的那些道书总写着“天地蕴道,道分五行。”再向下看去,书上便讲起了具体的炼道之法,天地有种种道,不论是炼哪一种,都需要先炼个人的“识”,以识控道,将天地间对应的这种道力引入自己的身体内,在身体内压缩成一颗“道种”。
道种凝聚成功后,以体内元力引天地元力进入自身经脉,这样才能逐步地修炼下去,若体内无“道种”,则天地元力进入体内则没有依存,只能起到“锻体”的作用,却无法长时间停留在体内而不消散,而无法留存在体内的元力,是不具有任何攻击力的,甚至在与人交手之时,这种没有依存的元力还会被敌人吸收。
看到这里,李默白心中不禁泛了愁,书中只说炼识才能凝聚道种,可是到底要如何才能炼识,书中却是一点也没有提及,在别无他法之下,李默白只得将书合上,点亮蜡烛,准备带着疑问去问父亲和大伯。
却说书中为何不提及炼识之法呢,原来这《六甲》所讲述的道法太过精湛,非是寻常道书,当年作书之人自是认为能看懂《六甲》之人,至少也修炼过道法,至于炼识之法,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