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天路 >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89章 逃出魔窟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89章 逃出魔窟

要说昆仑山的玉石,那可是极富灵性的宝物,它在地层深处,火域熔炼而生,火山喷射面世,地表冷却成型,冰川挤压分身,冰雪融水荡涤,万年淘洗显灵。如此独一无二的身世,有幸与之碰面的人类,又有谁抵挡得住它那惊世的诱惑,而不为之倾心珍爱,贴身祈福呢?

所谓‘君子温如玉’,就从它那不同凡响的身世,就足以令谦谦君子们终生以求,期许藉此踏入遥不可及的致幻境界。

更为令人称奇的是,每一块玉石,都有着明确而独特的身世特征,此地的玉料与彼地的玉料,纹理色泽乃至内在质地,必定会有差异,可以这么说,每块玉石都是孤品。正是因为这种细微而不失绝美的差异,才是国人钟爱玉石而胜过金器的不二选择。

从小读过经堂之学,又在驮工道路上耳濡目染了抗战驮运组织者,陆博士绘图记录的新学,机警聪颖的吐鲁干阿力,自创了一套绘图方法。

他在身穿的外袍内里,缝了一块羊皮,就用随处可见的锋利砾石,将所有经过的河流和产玉地点刻画在羊皮上,并用木炭涂黑,一副精致清晰的玉石产地道路图,就横空出世了。

而此时,手拿这张藏宝图的三七,只是一张吐鲁干阿力刻意复制的,只有山川道路,并不带任何藏宝标记的复制品。不过,这对三七来说,已足够珍贵了。

……

正说到兴头之上的柱子,站在玉源中学先遣队的临时指挥部里,继续给在座的男女同事们,讲述着吐鲁干阿力非同寻常的经历。

煞费心机,诡异多疑的哈吉尼雅孜大毛拉,从中挑选了包括吐鲁干阿力在内的十几名驮工,停止了冰川采玉之后,就跟随他本人,在随从们的保护下,向东面的高原谷地骑行而去。

昆仑山的这片高原谷地,竟然是一个大风口,地面上布满了被狂风剥离的碎石凸岩,毛驴为了躲避风寒,都背对着风口,拥挤到一起,一步也不肯往前走。

大家只好徒步,牵着毛驴,测风而行。再看吐鲁干阿力这些驮工,一个个都将外袍紧紧地裹在身上,把皮帽子压得低低的,后人躲在前人毛驴的背风面,组成一字长蛇阵,在大风中艰难前行,脚下‘哗啦、哗啦’的碎石踩踏声,不绝于耳。

正走着,突然天气大变,狂风裹挟着团团云雾,从南面横扫而来,转眼间,就遮却了眼前的道路。还没等驮工们反应过来,随风而落的片片雪花,一个劲地往外袍里猛钻,冻的他们是瑟瑟发抖。肆虐的云雾,很快就变成了呼啸的大雪,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顷刻间,覆盖了前进的道路。

哈吉尼雅孜就是再想继续赶路,也是枉然了。他只能让大家先停下来,围拢在一起,抱团取暖,躲避寒雪。

好在,风雪天气并不长,很快就雪过天晴。大风也客气地减弱了许多,积雪在强光的照射下,分外刺眼。吐鲁干阿力他们不得不眯起眼睛,摸索着,在雪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继续赶路。

高原的气候是说变就变,忽如一阵狂风,这片高原的积雪不到十分钟,就被不断劲吹的寒风刮得无影无踪,道路又恢复了原样。

吐鲁干阿力此刻最想要的,就是赶快找到一个背风的地方,可就在这时,令人生厌的哈吉尼雅孜大毛拉,突然大声吆喝着驮工们,就地安营扎寨。

原来,就在这片荒芜风干的不毛之地上,有几个低矮的地窝子,上面遮挡的盖布早已经不知去向,只留下了几副简易的支撑木架。

吐鲁干阿力牵着毛驴,几乎是纵身跳进了一个地坑,身体总算是暖和了一些,要不然,非让严寒把自己带走不可。他正想靠在地坑边墙,裸露的岩石上喘口气,不曾想,触手可及的岩石光滑如洗,怎么回事?这里竟然是一个玉石矿脉!

大喜过望的吐鲁干阿力,如获至宝地反复擦拭着岩石的界面,一个质地细腻,纯洁无暇的青白玉刨面,显露在眼前。吐鲁干阿力就像做贼一样,偷眼四处定睛一看,地窝子里还有遗留的钢钎、铁锤等挖玉工具。

可是挖玉的人呢,怎么一个也看不见啊?与哈吉尼雅孜同样狡猾多疑的吐鲁干阿力,狐疑地在心中盘算起来:看来,此地不是久留之地,虽有宝玉在此,但是,凶相毕露,危机四伏,自己要找机会尽快逃离。

按照采玉人的习俗,没有任何虔诚感恩之意,此时此地,也不是采玉的合适时机。想到此,吐鲁干阿力的心里也就有了定力。

……

开采玉石山料,讲究的就是大料,但是,在眼前这个时期,没有机械化设备开采能力,再说了,也没有能够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