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天路 >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103章 竭尽全力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103章 竭尽全力

刚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一转身,就释放出了令世人震惊的万丈豪情,人人憧憬和向往着无限美好的未来生活,各个使出平生力气,尽心竭力地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正是有了这种当家做主人的主人翁意识,由此催生出乐观向上的进取心境,并迅速驱散了眼前的一切艰难困苦。

在对待苦与累上,当时流行的一句快板书,现在读来令人颇为感慨:“脚下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眼前累不累,比比万恶的旧社会。”

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再大的困苦,比起过去生活在没有人的尊严的旧时代,那又算得了什么!

……

终年干旱缺水的西昆仑山区,在1951年初的这个冬日里,却格外的慷慨大方,漫天的风雪,毫不吝啬地遮盖着突兀的险峰和荒芜的莽塬。

都说天地通人气,难道说,我们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进军雪域的壮举,搅动了这片时值冬季,玉皇大帝的广寒宫,谢绝不请自到的老规矩,故意要抖抖天威,恐吓凡界的生灵吗?

“老靳啊,你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屈服,这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对,对!我祝贺你们,胜利实现了踏入西藏的第一步。”

说到这,发话人一改严肃的语气:“听好了,告诉你一个大喜事,经报请新疆军区,并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区为先遣队所有官兵,记大功一次。对,你没听错,每个人都立个人大功一次!”

听得出来,电话另一边的靳弓书记,听到消息后,一定是惊喜万分。

“我相信你们,不仅已经成为了第一支站立在雪域高原之上的人民军队,而且,还会再接再厉,成为扎根藏西北的红柳军魂。”

地处南疆阿克苏的南疆大区书记兼南疆军区政委魏天亮,语气不高,声音沉稳的话语,通过漫长的电话线,正在给漠南军分区靳弓书记的进军部署鼓劲加油。

……

放下了手中的电话,依然处在兴奋之中的靳书记,面对在前指内的钱进副司令、秦玲、国乌江、哈景明、吴小媛、齐小婉等人,兴奋地大声说道:“马上发电报给先遣队,他们每位队员立大功一次,这可是我们人民军队历史上,开天辟地第一次啊,太光荣了!”

“小婉,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啊!”兴奋异常的秦玲,秀手一捋自己一头乌黑的长发,忙不迭休地催促着,身后激动不已的漠南军分区机要科长齐小婉。

得令后的齐小婉一阵风似地,飘进了昆仑山隘口临时指挥部的内间机要室。

激动心情未消的靳书记,急忙来到西墙上悬挂的地图前,与钱副司令抓紧商议着下一步的具体行动部署。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1950年10月间,我十八军主力之一部,在藏东门户——昌都地区的战役胜利,从军事上,根本瓦解了藏军的抵抗意志,但是,在雪域高原,两种完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较量,这才刚刚拉开帷幕。

面对解放军的到来,西藏噶厦地方政府从抵触,到迷茫、再到被动接受,自始至终不积极配合新中国人民军队在西藏行使主权,甚至还采取了消极抵抗的态度。

目前,摆在进军西藏的解放军面前最大的困难,依然是物资给养问题。

兴奋过后,回到现实之中的靳书记,眼盯着地图,神情焦虑地问着身旁的钱副司令。

“撒基里和吐鲁干阿力带领的运输驼队,现在走到哪里了?”

“目前,还没有他们的电报发过来,昨天出发后来过电报,已经进入到阿卡孜达坂的山脚下。”

……

踏着砾石塌落的羊肠小道,伴随着在无伴奏条件下,驮队民工们乐观向上的,维吾尔族古老木卡姆说唱歌曲‘埃提西希’闲散悠扬的道白,由解放军和维吾尔族民工为主,并征用了近百峰骆驼和毛驴,组成的物资运输驮队,正在艰难地攀登着积雪尚未融化,松动的砂砾岩正在不停地滚落,危机四伏的阿卡孜达坂陡峭崎岖的山间小道。

“哎,都说阿卡孜达坂是‘进山折返爬,下山弯弯绕。’这回,我可是领教到了。”

一位第一次进山的三分区战士,眼望着犹如攀缘在层层砂砾‘梯田田埂之上’蜿蜒曲折的行进队列,迸发出发自内心的惆怅。

“说对了,从地图上丈量,翻越阿卡孜达坂,直线距离才三十来里,但是,我们上山下山翻过去,可要走一两百里地嘞!”号称昆仑山活地图的吐鲁干阿力随口答道。

正说着,就听行进间下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