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铁血天路 >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125章 自找苦吃

第三部 为国戍边(新) 第125章 自找苦吃

在解放初期,军务政务如此繁忙,新疆军旅之中的一群骁勇战将,能有机会聚在一起参加学习班,提高思想,提高认识,实为难得。

抗击美帝的援朝之战,几乎变成了当今新式武器的演兵场,顽强抗击的锤炼场,斗智斗勇的比武场,不畏生死的绞杀场,气壮山河的决胜场。

在学习班上播放了战地记者实地拍摄的宝贵影像资料,令这群正在收起钢枪,拿起坎土曼的昔日疆场翘楚们眼馋不已。恨不得,现在就能够捞个机会,亲自一展身手。

唯有王三七,只要学习室放映机停止后大灯一开,他就开始伏案凝神,心无旁骛地埋头在几本刚刚拂去尘土的昆仑山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之中,发奋苦读。

对此,大家也并没感到有何意外,因为,领导该批评他的,也都点到了,要采取的措施也做到了,没办法,谁让他是军区的英雄模范,功劳显赫,领导特别关照过呢。

但是,快到学习班结业了,每位领导都要结合实际,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主持会议的领导就等着在这个时机,拿三七说事了。靳书记和参加学习班,三七的几名好友,为此都捏了一把汗。

前面的同志们围绕第一个议题抗美反霸谈体会,包括靳书记在内,基本都是按照套路,大谈保家卫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新疆如何发挥地大物博的优势,做好援朝支前工作。

该轮到三七发言了,坐在他身前的靳书记,刻意回头,压低了声音叮嘱他:“谈支前工作,可别走火了。”

只见,三七微微一点头,随后胸有成竹地开始侃侃而谈。

现代化战争,投入的武器装备数量巨大,作战双方都在极力追求打击对方的最大杀伤力。

没错,归根到底,战争是人来演义的屠杀对决。但纵观历史,每一次豪强的崛起,无不都是拥有了新式的战争武器和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式,使其在背后推波助澜,直至一逞威武。

M军的地面战争,打的就是汽车轮子和由它带动而来的火器威力。不过,这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车轮碾压的公路。

如果,我军没有一套打不垮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做支撑,要想坚持作战,直至胜利是难以想象的。

三七讲述的没错,在座的都从抗日和解放战争,甚至是红军游击战争的血雨腥风中荡涤而来。他们深知,没有数量远多过作战部队的广大民众用一双铁脚板,踏出一条血路,奋勇支前,我军就不可能迅速打败人员、装备数倍于己的反动派。

但是,出国作战,长期遭受战争洗礼的异国他乡,已无力保障大强度的民众支援,这就需要我军从国内大量供给,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路’。

建路就等于在增加作战攻防效率,保路就是要提高作战持续能力。当然,M军有它的独门绝技空中天路。

即便是我军甚至连一条地面土路,也是时通时断,步履维艰。但就是不能让它被掐断,最终,我们的对手,只能无奈地哀叹,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一条神出鬼没的钢铁运输线。

讲了一大通开场白,三七针对第一个议题的学习体会,开始切入主题了。

“各位领导,几天前,有人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雪域藏西北竟然成为了新疆残匪逃窜的首选通道。要我说,根本的缺陷还在于脚下的路。这一点,我们先遣队的马连科队长,最有体会。”

三七这样说是有目的的,他是藉此,即说明了‘路’在高原地区的重要性,又为连科他们扫除境外媒体谣言惑众,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刻意举出了慕士达坂追击哈匪的作战经历。高原作战最常用的方式就是骑马打仗,但是,当骑马登山,特别是海拔很高的时候,马也畏惧向上。将士们不得不牵马而行,这在某种意义上,比直接走路还要慢,但也没办法,为的就是,今后的高原追击作战行动更迅速。

马连科他们眼看着山上的哈匪逃之夭夭,就是追不上,这就是在雪域高原,我军所面临的现实情况。

三七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在座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彼此交头接耳,交换着意见,对高原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唏嘘不已。

“这个叫马连科的队长,听说在高原多年,从国民政府一直到和平解放,无论条件多严峻,始终坚守在昆仑一线,就这一条,已经很不容易了。”

“境外电台说他一会儿在寺庙里开枪,一会儿又打死藏民,一会儿又虐待俘虏。咱先不管真实情况如何,起码,这个马队长是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

“打死什么藏民,他打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