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寻她千百度 > 第6章 论华显佛

第6章 论华显佛

孟宇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联想起在企业家俱乐孟宇点头沉吟片刻,“‘雪拉童’,这个名字倒是很有诗意。综合来看,这个瓷鼓墩釉色虽然也有汝窑的某些特点,但又不完全类似。从圈足、云纹、蝙蝠耳窟等特点,我推断它更倾向于你刚才说的龙泉窑‘雪拉童’青玉瓷。”

秀才一拍孟宇的肩头,“芋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没错!这东西从器形、釉色、纹饰、开片等特点综合来看,把它断为元代龙泉窑烧制的‘雪拉童’青玉瓷应该没有问题。”

孟宇激动地说,“那就可以把它命名为‘云龙四凤纹古山水龙泉窑青玉瓷鼓墩’”。

初步确定青瓷鼓墩竟然是难得一见的“雪拉童”青玉瓷,孟宇和秀才的心里不免十分激动。秀才兴奋地说,“芋头,鼓墩器型保存如此完整,纹饰如此精美,虽然本身作为官宦家庭的生活用具,比不上天球瓶、梅瓶等摆设上档次,但搁在当今也可算作是‘大器’了。而且刚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青瓷鼓墩后,我发现器物上并没有什么划痕、刺缫等使用后常见的瑕疵,说明原来使用者应当是大户人家,生活得相当细发(细腻有品味)。”

孟宇也高兴地说,“那这次咱可是捡了个‘大漏’!”两个人以茶代酒,举杯相庆。

通过反复查看,孟宇又发现了一个细部,觉得既合理又不合理。“秀才,你看在乳钉匝箍之上的位置,云龙的两个龙爪下面对称地设了两个耳窟,好作为搬鼓墩时抠手指用。这原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你仔细看看,这两个耳窟形状却不尽相同:左面的龙爪下面是一个蝙蝠型,右面的龙爪下面则变成了眼睛的形状。”秀才看过后回答,“确实有些特别。”

孟宇再结合盘龙云海的构图观察,看出了门道。“我感觉这似乎是有意而为,因为纹饰中的云龙左面的龙爪五爪叉开蹬在祥云之上,耳窟正好藏在五爪之下,单看耳窟的形状就像一只蝙蝠,不仅从人体工学的角度方便使人手指好抠住,而且古人喜欢谐音,把蝙蝠作为纳福瑞兽之一,所以不难理解。但右边的云龙之爪因为构图需要,视线角度扭转,五爪只现其二,似鹰爪般抓着一朵祥云,就着龙爪的弧度,这边的耳窟就自然形成了眼睛的形状,联系起来就是‘福眼’或是‘延福’之意,两个耳窟既对称又不相同,实际上是设计者匠心独运,一举三得。而且内涵深刻,实在是妙不可言。”秀才在孟宇指点下细细观察,连声赞同。

孟宇觉得自己的判断有根有据,合理合情,似乎是摸到了制作者的心思,所以非常得意,禁不住哼起了小曲,“跟着感觉走,紧抓住你的手,仿佛越来越近,越来越温柔……”

他给秀才和自己换上一杯日照绿茶,品味着涩中有甜的滋味从舌尖慢慢涌向心头的感觉,浑身的筋脉都开始像杯中的绿茶叶片一样逐步舒展,一股精气慢慢从丹田升腾而出。

孟宇让秀才再仔细端详端详鼓墩上所绘的那几幅画,秀才绕着鼓墩来来回回转了几圈,仍然沉吟不语。最后立定在那幅绘着双山耸立、秋树嵯峨的秋色图的画面跟前,抱着双臂,眯起眼观瞧,看来他也是对这幅画情有独钟。接着秀才抑扬顿挫地朗声诵读画面中间的题诗,“孤撑云表花跗注,独翶天边鹊语殊。一战三周逞勇智,阑珊灯火识归途。”

“花跗注(济南人称‘华不注’)?这不是华山的古名吗?”孟宇一下子喊出来……

秀才拍拍脑袋,一下子也反应过来。“对啊!这幅画不就像是元代大画家赵孟頫(2)的《鹊华秋色图》吗?”孟宇连声称是,“我说怎么老觉得似曾相识呢?那其他几幅不就是春色杨烟……”孟宇与秀才几乎同时脱口而出:“夏挹荷浪,冬泛冰天吗……?”两人定睛仔细观瞧,果然不出所料,四幅画面似乎还真是对济南的四季风光和著名景观的描绘。

哥俩顿时兴奋起来,这图中描绘的如果是古代济南的名胜古迹,那这个青玉瓷鼓墩对于他们两个热爱泉城文化的老济南来说,可真是太宝贵了,何况上面还是赵孟頫的名作,你想两人能不激动吗。秀才激动地踱着步,搓着双手说:“咱哥俩真是三生有幸啊!能找到元代的龙泉窑青玉瓷,已经是打着灯笼难寻的好事了,没想到居然还是赵孟頫写意济南山水的大作,我简直不敢相信世上竟然还会有这样的‘大漏’。”

孟宇心里虽然也像秀才一样激动不已,但表面上他还是尽量克制住冲动,把两人喝过的剩茶倒掉,又沏上两杯茉莉龙珠,一股沁人心脾的茉莉花香氤氲了整个房间。“秀才,你知道这图中的华山古名为何叫‘华不注’吗?”秀才端杯嗅嗅花香,美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