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之处彰显宅院主人曾经富足的生活。左拐进入院落,立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是一座四合院,正北面是一座两层的楼,五开间,中间三间明显要比两侧高。此楼是由青砖垒砌,上下两层的门窗均为拱券式,青砖发券,算不上精致,但显得特别厚实。一层门窗是后来更换的玻璃门窗,二层则为原装木板门窗。小楼的屋顶为传统的硬山式,上面铺着黑色的小筒瓦,正脊由青瓦叠压而成厂两端微微翘起。垂脊则为两段式。
走进楼内感觉特别凉爽,地面上铺着大块的青砖,墙体及屋顶已经装修过,无法看清真实结构。在最东侧的房间内,有一木楼梯直通二楼。二楼一般是大户人家的闺房,原来住的是孟宇的姑姑,如今的二楼上堆满了杂物,满目尘土。院内东西两侧的建筑也是两层的,墙体与北面小楼不同,也是砖混结构。门窗则十分相似,都是青砖发券。
整个院落布局别致,尤其是屋顶的高度。正北面的五间房,中间三间要比两侧的高出一截,而东、西厢房的房顶同样也不一样,靠近北面正房的一侧要高一些,而远离正房的一侧要低。如此,整个院落自南向北呈三层分布。孟宇说这种层层加高的建筑布局,不仅从外表看起来错落有致,而且寄托了爷爷渴望步步登高的愿望。因为孟爷爷做过“泉祥”的领东掌柜,小有积蓄,经过多年积累,才置办了此处家院。但后来因为做生意方便又在城里东青龙街购置了一处院落,这就是先前所述已被拆迁,位于环城公园的孟家大院。
吃过表哥、表嫂精心准备的农家饭食,印象最深的还是煎饼卷大葱。章丘的大葱是一宝,只见这些大葱都有半人多高,葱白如凝脂白玉,葱叶赛翠兰绿笋,蘸着大酱咬一口嘎嘣脆,辣里透着甜,一股葱香直冲脑门,就着香喷喷的龙山小米煎饼,可谓是一绝。
表哥看孟宇吃的开心,就给他俩讲了一个大葱的故事:1949年1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5天后是斯大林70大寿,毛泽东亲自为斯大林选定了两车皮寿礼,一车江西蜜橘和一车山东大葱。作为“国礼”送蜜橘很好理解,但送大葱就匪夷所思了,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人。后来毛泽东一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访苏时的“大葱”国礼,源于一个笑话:说是山东人都喜欢吃大葱,打架的时候,扔给他们一捆大葱他们就会歇手。共产国际时代苏联帮助中国做了很多工作,但斯大林时代也做了很多对中国不利的事情。用毛泽东的话来讲,双方之间还有一肚子怨气,希望吃过大葱以后就把气消了。毛泽东是用送大葱这种幽默的方式来化解双方的气,所以可别小瞧这大葱,却是让大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国礼呢。谁都知道北京的烤鸭好吃,那也全仗咱章丘大葱提味才成。
吃过午饭,孟宇和表哥一起去村头的墓地祭拜爷爷奶奶。在墓碑前,孟宇把带来的干鲜果品、名酒花茶摆上,仔细地用毛巾把墓碑擦得剔亮,然后跪在坟前焚香烧纸祭拜,絮絮叨叨地把家里的情况跟表哥唠了一遍,也就相当于给爷爷奶奶汇报了,唯一的遗憾就是到现在还没有孙子。表哥听了他和肖芳的事情,这才明白这趟为什么不是肖芳而是赵霞跟着一起来的原因,也只能安慰他说,凡是不能强求,只要是平平安安的,一切就顺其自然吧。
回家后表哥对赵霞更客气,执意要留孟宇住一晚再走。孟宇说,“赵霞是第一次来章丘,下午还要去看看百脉泉,自己已经祭过祖,现在酒足饭饱,喝过茶就得走。”表哥一看实在留不住,就往车里大包小包地装上明水香稻、黄家烤肉、章丘大葱等许多土特产,交待孟宇带给父母和赵霞的家人,表嫂拉着赵霞的手一再说等过年放假时一定要再来玩,热情得让赵霞都过意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