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知名的如统领扬州水军的虞翻、豫州陈国的国相骆俊等。同为会稽出身的乡人,朱符想与他们搭上一些关系,打听一些消息还是很容易的。
多方打探之下,几乎所有反馈回来的消息,都显示这个五州体系无论是在士人大族中,还是五州官员之中,支持率都很高。
尤其是一些家乡在五州之外,却得了机会在五州任官的人,更是对这个五州体系认可度极高,甚至很多官员把家卷族人,全部从其他州迁入了五州之内,以求能够保全家族。
搜集的消息越多,朱符心里的天平就越倾斜,终于当陶谦去世的消息传来之后,朱符正式表态,愿意接受丁宽的邀请,调任徐州刺史。
得到朱符的答复,丁宽马上就开始了人员调动,首先是文官体系方面,由太傅马日磾上表,调交州刺史朱符为徐州刺史,同时表荐陈群为交州刺史。
此时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长安朝廷的鸵鸟态度,马日磾上表不过是走个过场,代表了五州联盟体系对大汉朝廷的尊重而已。
根本不需要长安朝廷的诏书,现在在五州体系之内,太傅马日磾用印的文书,就相当于朝廷的正式诏命了。
此前很多人在私下谋求徐州刺史这个职位,等到马日磾的正式公文一发出,跌碎了一地眼镜。此前没有人想过,丁宽会用一个徐州刺史的职位,换回一个交州。
至于用陈群为交州刺史,更是没有一个人敢有微词。陈群的出身家世就不说了,关键是陈群此前跟在丁宽身边已经五年了,所有人都知道陈群是丁宽的亲信。
交州是刚刚被丁宽拿下治权的州,此时丁宽派出陈群来掌控交州,就代表了丁宽对这个最边远的交州是如何重视。新得之地,需要强力把控,不是丁宽信重的人,此时根本不可能出任交州。
丁宽选择陈群也是有一番仔细考虑过的,他对交州的重视远远超过此时的大汉任何官员,陈群跟在他身边这么多年,也该放出去独挡一面了。
而陈群对丁宽意愿的了解,也不是别人可比的,丁宽把陈群放在交州,就能够保证交州能迅速并入五州体系,把五州真正扩充到六州。
为了支持陈群强势入主交州,丁宽还掉了两个武将,带领兵马进入交州。
朱治朱君理被丁宽表为定远将军,驻扎在合浦,麾下统领一万水军;全面负责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六郡防务。
黄盖黄公覆被丁宽表为定南将军,统领一万步骑,驻扎在郁林,负责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的防务。顺势,丁宽把臧霸提升为徐州将军,填补了曹豹遗留下来的空缺。
自此以后,丁宽麾下的兵马也开始有了一个默契,内地州中,负责军事的将军,只是用州名,而边郡的将军一般都以定字来命名将军号。
一般的州都只有一个将军,但交州丁宽却同时任命了两位将军,这就明显的不同寻常了。为此丁宽特意把朱治和黄盖找来,明确了二人的分工。
朱治的麾下以水军为主,丁宽给朱治的主要任务,就是镇守海疆,先想办法彻底收服盘踞在交趾的士家,然后向海外拓展。
丁宽不仅要收回此前独立出去的林邑,还要陆续在海上拓展大汉的疆域。在适当的时候,丁宽会把麾下的水军分为几个舰队,各自负责一片海域。
黄盖麾下的兵马主要是陆地之上的歩骑,除了支援朱治之外,还要尽快平定交州的蛮族和山岳,并且要关注荆州的荆南和益州。
此时刘表和刘焉在荆州和益州的统治还不牢固,对南部边远的几个郡都没有真正的掌握,因此丁宽要求黄盖对这些地区加强渗透和勘查,必要时,有可能会从这些偏远的州郡出兵。
丁宽不急于在中原地区搞事情,但在偏远的交州反而不准备闲着,尤其是水军,作为极吃技术、吃装备的兵种,长期的放养闲置,是严重的浪费,必须让他们去开发新的疆域。
然后通过远洋贸易的巨额利润,去支持水军走向更远的海洋,如此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在丁宽的理解之中,水军必须摆脱对大陆的依赖,自成体系,能够自给自足,否则没有任何一个大陆国家会愿意长期的奉养强大的水军。
为了配合朱治和黄盖,丁宽将大批的精兵悍将调往交州,包括凌操、潘章、蒋钦、周泰、贺齐、董袭、芮良等人,全部调入交州。
这些人在丁宽前世的历史上要么精通水战,要么曾经平定过山越,都是比较能打的悍将。但丁宽的水军暂时几乎没有对手,扬州的山越也已经基本被平定的差不多了,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