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争霸三国,开局先偷孙吴的家 > 第二一四章 重建洛阳尚书台

第二一四章 重建洛阳尚书台

划之中,未来这两处地点,将是帝国真正的权力中枢。

这么多建筑要同时修建,所需要花费的钱粮,绝对是一个极大的数字,因此在丁宽的特意强调之下,无论是将军府,还是马日磾在掌管的文官体系,都在尽可能的压缩成本。

这个过程中,肯定有不同意见出现,尤其是很多大族出身的人,已经习惯了豪奢,对丁宽和马日磾的节俭很是有意见,只是丁宽过于强势,而且文官体系手中的钱粮极为有限,各项监察又极为严格,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了现实。

马日磾原本也是大族出身的奢华之人,不过他极有眼色,自从依附了丁宽之后,发现丁宽崇尚简朴实用,马日磾也马上跟着改弦更张,在公众场合务实了很多,甚至于他回到自己的家中,也不敢向以前一样的铺张浪费。

丁宽虽然自己比较勤俭务实,但并没有到不近人情的程度,而且丁家本身发迹,就是依靠了诸多奢侈商品在赚取利益,因此对官员的私生活是否奢靡,丁宽并没有过多的去干涉。

丁宽更加关注的,是政府的钱粮所用之地,是否是有足够的价值。百官如果家世良好,财产丰厚,个人喜好奢华,丁宽并不会多管,但如果想用公款来进行私人享受,丁宽的监察体系就会很快找上门来。

洛阳的大规模重建,自然引起了天下诸侯的高度关注。洛阳可是大汉的都城,是这个天下的权力核心之象征所在,从某种意义上,只有大汉的权力中枢,才有权力来重建洛阳城。丁宽大张旗鼓重建洛阳,并把太傅府和骠骑将军府都迁回了洛阳附近,这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丁宽的诸州联盟体系,已经不满足于作为地方军阀了,而是对大汉的中枢权力,进行了**裸的霸占。

丁宽接下来的动作,更是把这种目的,毫不掩饰的表达了出来。

丁宽让马日磾回到洛阳,可不仅仅是占据这个旧日都城这么简单,丁宽就是要让马日磾出面,在洛阳建立新的权力中枢。

马日磾除了是官拜太傅,持节镇抚关东之外,身上其实还有一个权责封赏,此前被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权责就是录尚书事。

东汉末年,大汉的官制实际上已经非常的混乱了,尤其是从宦官当权开始,所谓三公九卿的地位虽然很高,但实权却在被不断削弱的。

他们被削除的权力,就逐步归结到了尚书台,到了汉末之时,尚书台已经成为了大汉帝国的真正权力中枢部门。

尚书台名义上的首席官员,是尚书令,只不过在真正运作的过程中,这个尚书令的权力反而并不是最大的,往往皇帝会指派自己信重的人物,来统领尚书台的工作,这就是录尚书事。

在大汉的皇权没有被董卓彻底压制之前,大汉的重臣如果掌握实权的情况下,都会有一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封赏。例如当初的何进与袁隗,二人共同把持了朝政,身上就有共录尚书事的头衔。

不过在董卓专政之后,别说尚书台,就是皇帝的权力都已经被武将架空了,三公府、尚书台,等等原本的权力机构,都成为了装点门面的摆设。

录尚书事,也就再没什么实际的意义了,更多的是一种荣誉性的虚衔。马日磾当初官拜太傅之时,同样被加了这个录尚书事,只是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发挥真正的作用了。

但现在马日磾有了丁宽的支持,他头上这个录尚书事的权责就完全不同了,丁宽与马日磾共同商量的结果,就是马日磾在洛阳,以太傅录尚书事的身份,重新设立了一个尚书台。

而这个尚书台,就是丁宽用来管理诸州联盟的中枢机构。新的尚书台虽然重新成立了,但要良好的运作,需要有合适的官员。

现在丁宽的麾下领地,已经接近了八州之地,要处理的公务会有多繁琐,只要略微一想象,就能知道了,没有足够能力的官员,马日磾一个人,是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部门的。

为此,丁宽特意派出了使者,去往治下的几个州,准备邀请之前这些州的刺史,回到京城洛阳,共掌尚书台。而各州刺史的职权,在这个过程中会继续削弱,这些刺史的继任人选,也不需要再用重臣来担任。

刺史这个职位,在汉末非常的特殊,本来刺史与太守是地方上相互制约的官职,刺史的实际权力略高于太守。但大汉中枢衰弱之后,各州的刺史纷纷自立,并通过刺史升任州牧,转化为了真正的地方诸侯。

为了防止这种地方分裂的倾向,丁宽麾下的诸州联盟体系之中,对于各州的刺史的权力,实际上一直是在不断进行削弱。

不仅是刺史,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