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巧的要求相当高,尤其是想要冲泡一杯口感上佳味道醇正的好咖啡,必须经过足够时长的练习。
其中还有一些小技巧,比如先用热水将滤纸打湿,这样既可以让滤纸更加贴合滤杯,同时又能冲掉部分滤纸味,还能够起到温杯的效果。
可以说手冲咖啡的难度,绝对要比黑糖甜筒冰淇淋高出一个段位。
对于同一款咖啡豆,对冲泡的整个环节要烂熟于心,放多少咖啡粉、搭配多少热水,冲泡的时长都要尽可能的固定下来。
而且更换咖啡豆时,这些因素都要跟着一起重新调整,那是相当的讲究。
目前,周小江唯一做得比较到位的就是手比较稳,这也是这段时间磨砺的成果。
“这比煮茶泡茶要麻烦得多……”
煮茶的功夫毕竟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老技艺,而且当时煮出来的红茶和绿茶都是用来制作果茶的原料,所以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周小江上手自然极快。
可咖啡不但是舶来品,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家饮品店的水平和门面,所以想要做出一杯让人无可挑剔的好咖啡,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反复磨炼技艺。
当然真正的茶艺,可是不比手冲咖啡简单多少,只是周小江目前尚未涉猎。
“抓紧时间吧!”
第一时间加工出大量的咖啡豆粉后,周小江便开始第一次尝试。
好在系统事先将大量有用的方法和经验注入周小江的潜意识中,所以从第一次冲制开始,周小江便进行了完整而细致的记录,力求找到一个最适合花魁的冲制要素和流程。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便是参数的确定。
滤杯、水温、粉量、粉水比例和研磨度,这些都是冲泡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能够影响最终成品的口感。
为了赋予咖啡更加丰富的层次感,周小江打算采用三段式注水的方式进行冲煮。
方法并不算太难,首先需要注入30克水,然后闷蒸30秒。
之后再从中间开始,用小水流缓慢绕圈注入第二段水,总量约125克。
接下来,在即将看见粉床的时候继续注水至225克,从而完成三段注水。
等到滤杯中的液体完全落入下方的分享壶后,就可以移走滤杯,整个萃取过程就算是大功告成。
接下来就是品鉴时间。
总体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这其中对于参数的要求相当精细。
“滤杯选用标准1号,水温保持在92摄氏度,粉量精准到15克,粉水比例1:15,再加上研磨度为20号筛网,确保通过率达到80%……”
预设好第一组参数后,周小江开始尝试第一次冲制。
架好设备后,周小江开始向滤杯内缓缓注水,咖啡豆粉一点一点融入热水之中,再透过滤网慢慢漏入最下方的分享壶中。
整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耐心,手一定要稳。
完成三段注水之后,便是静静的等待,等到最后一滴滤液落入分享壶中,第一次咖啡冲制便算是大功告成。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yeguoyuedu 安装最新版。】
周小江端起分享壶,先观察一下颜色,再闻一闻气味。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香气四溢。
再倒出来尝一尝……
味道好像还不错?
反正比起周小江之前经常喝的速溶咖啡,自己做出来的经典咖啡口感更加细腻且醇正。
------题外话------
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