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将入相,指挥千军万马,在战场上甚至能以一人之力敌千人万人,全身而退,文治方面,儒臣因熟悉典章故事,多在吏部、礼部、兵部任职。但达到儒臣境界十分不易,以年龄来看,至少要年过四十以上,才能达到儒臣的境界,儒臣因其修炼层次功夫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只听说前朝与本朝在野的儒臣有百位左右,达到儒臣的境界,寿年可至百岁以上,虽须发皆白而身心强健,而在朝廷做官的儒臣仅仅只有数十位,多为下品儒臣。而上品儒臣在经历朝廷和战场的磨练洗礼之后,从朝中归乡,便隐居深山古洞,吸纳天地灵气,依靠灵草仙药的帮助,淬炼其身,便可突破瓶颈,达到儒圣的地位,到这一步,直入天人合一境界,能直接御空飞行,寿命可达两百岁以至于五百岁,但仍未能解决生死轮回之苦。于一举手之间,引天地之力,摧毁群魔,传闻本朝有三位儒圣,两位下品一位中品,上品者绝无一人,都是隐居方外,不踏入世俗,只有国家有重大决策之时,皇帝才会亲自召见,以咨国策。儒圣往上,就突破天人之隔的界限,修炼成儒仙,到此地步,就可飞天遁地,穿山越海,无所不能,无所不知,这已经是仙人的境界,非我等所知了”。
孔先生缓了缓,又继续说道:“道家的修行体系则分为多门,有专攻星象医卜的,有专练剑宗的,但从修行次第来说,分为几个阶梯,分别为练体、服丹、引气、周天、御剑、步虚、羽化,除了羽化,其阶梯依修行层次的不同,都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从名位来说,有道童,道士,道师,真人、道尊、道仙,在我们这个世界,登峰造极也只能成就道尊,而只有飞升太虚,超脱生死,才可成为真正长生不老的道仙。至于三清祖师、子虚,紫府道尊(又称天尊),都是早已在百千世之前就已经成就道仙,为拯救苍生,传扬大道,才示现人间,游戏神通,权且作人间道尊,当他们飞升羽化,都是径返太虚的真正仙人了”。
“至于佛家,其修炼方法和层次更加复杂,没有坚定的信念的人是无法修行佛法的,首先从根本来说,有戒定慧三个层次,不可食肉,不可邪淫,不可妄语,不可饮酒,不可随意起心动妄念,其修学的经典,有诸如《华严经》、《法华经》、《楞严经》、《无量寿经》等;至于修行的果位,开始是诵经念佛,如是经过修行教宗的空中假等观想法,辅以佛门功法,才能成为佛门的长老,再继续修行,才进入理即佛的境界,从初地到十地,有十个阶层,叫做初地佛,二地佛。。。。十地佛,而八地、九地、十地佛就是人间的佛圣,但这还只是理即佛的层次,就是说道理上来说已经开显佛性,获得一定的果位,但实际上烦恼并未断除,生死轮回依旧未出。只是依所学的经典和对应的功法,获得了神通变化,辩才光明而已。要超脱佛家的生死,就要突破佛圣的果位,进而断除烦恼,进入禅天境界,禅天从初禅到四禅,福报层次逐级而上,禅为佛心,天者天界也,这就不是我们这个世间的人所能知道的境界了,就这个世界而言,能达到十地佛圣果位的几乎没有听说过,即使是当年的彻净大师,也只是九地佛而已,即使是初地二地佛,也是甚少听说,更不用说禅天境界了。”
古今无数修行之士,一辈子精苦修行,却资质有限,境遇平常,极难得到果位,生死轮回依旧难出,有十年不够二十年修,二十年不够一辈子修,乃至于此生不证果来世再修,可见修道之难也。。。。
孔先生说完之后,便与陈管家二人致意,回到室内去了,因为此次正是他闭关修炼之时,每天仅仅只有一柱香的时间会客,其闭关之地名为“尺香斋”。辞别之时,孔先生赠予林德润一个锦囊,叮嘱他迷茫之时再打开,里面自有方法。
很快就到了三日之约,林德润与陈管家离开了道观,回林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