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谣言太多,不足取信。”
“罗霄山出现倭寇的事,本官也听说了,但一静不如一动。”
刚一见面,得知姜辰要他派兵平倭,段子兴满脸无奈的说了很多。
反正就是不愿出兵。
“不是本官不作为,而是风险太大!”
“镇南将军在临安城是驻兵五千,但这是保住临安城最大的倚仗。”
段子兴顾虑重重的道:“万一这是倭寇的诱敌之计呢?表面上目标是会稽,实则想拿下临安!那时候本官就是千古罪人!青石县一战,就是吃了长途奔袭的大亏!”
“现在的治倭方略,是以静制动,还请姜先生理解。”
他说完忐忑的察言观色。
自从巡抚大人在姑苏吃瘪之后,段子兴彻底怵了姜辰,言语之间小心翼翼。
“临安的百姓是人,会稽的百姓也是人。”
姜辰淡淡道;“他们不也在你的治下吗?”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
段子兴叹了一口气,道:“可本官有心无力呀,还是要以大局为重。”
知府大人的态度,让姜辰感觉到自己的一些猜想是对的。
在有限的兵力下,某些小县被放弃了。
朝廷只顾州府的安全,置偏远小民生死于不顾。
他知道这也是无奈之举,但还是让人感觉到心冷。
不亲眼目睹,永远无法理解倭寇有多么残忍。
“明人不说暗话,其实镇南将军也难呐!”
段子兴唉声叹气道:“如果黑林军在,肯定不是现在这幅局面,但现在镇南将军手里缺少跟倭寇匹敌的精兵啊!他只能从大局出发,先维护禁海令,切断倭寇的生力军。”
“然后利用州府的城池,优先保护起来。只要保住了州府,江南道就乱不了。”
“至于其他——嘿!”
他有些暧昧的闭嘴,随后道:“其实依本官看,倭寇就是异邦盗贼而已,抢够了自然就走了。”
姜辰面无表情的道:“如果他们不走呢?”
“那就只有被剿灭一途。”
段子兴道:“其实现在镇南将军正在布置,已经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但兵力不足!等太平道闹的没那么凶了,朝廷自然会派兵助阵。”
姜辰听明白了。
如今的朝廷视太平道为心腹大患,所有的兵力都用在了平乱。
而倭寇则被当做来疥癣之疾,所以才会有现在的局面。
“我不管什么朝廷大局,决不能任由倭寇在临安肆意横行!”
他额头青筋跳动,压着自己的怒意。
段子兴苦笑道:“先生别让下官为难。”
姜辰侧目淡淡的瞥了一眼。
段子兴一阵心惊肉跳,硬着头皮道:“先生想怎么做?”
“必须派兵!”
姜辰说罢长叹一声,道:“我不为难你,这样吧,你出兵两千,姑苏出兵一千,合力去会稽平倭如何?”
“这……”
段子兴没想到这个纨绔竟然有如此魄力,一时间肃然起敬,犹豫了一下,咬牙道:“行!”
临安城有兵五千,派出两千也无关大局。
三千人靠着坚城,倭寇来的再多也能抵挡几日的,最起码乌纱帽没危险。
当下,他立刻返回城中调兵去了。
而姑苏方面,姜辰并不打算亲自出马,而是叫来了朱重九。
这少年有独当一面的潜力,只是缺少机会磨砺而已。
出兵会稽,就是他了。
“姜叔,我也愿往!”
杜开有点不高兴了,他心里憋着一股子窝囊气,也准备灭一灭倭寇的威风。
“杀鸡何需牛刀?”
朱重九拍了一记马屁,沉声道;“杜总管你就别争了。”
“……”
杜开一阵咧嘴,纳闷这小子什么时候学会溜须了,无语道:“什么牛刀,分明就是朱兄弟你翅膀硬了,想甩开我老杜!”
朱重九一阵尴尬。
“就这么定了!”
姜辰有些担忧的叮嘱道:“朱兄弟,你务必小心谨慎。”
朱重九躬身道:“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姜辰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明白!”
朱重九点头告退。
临安城出了两千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