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九微笑道:“看来敕命已经来了。”
果然,一番收拾过后,在众多黄门的陪伴之下,一名大宦官走了进来,李国公一看,正是圣上身边的红人,入内内侍省都知童恩。中天严防宦官干政,童恩虽是入内都知,却是个从六品的官,而他身为左相,则是从一品,身份地位比童恩高了不知多少,是以也不慌张,慢悠悠地理好衣襟,这才跪下接旨。
至于苏九,身为道宫之人不跪皇权,这圣旨也不是宣给他的,自然也跟着走了出去。
那童恩见了李国公,也是隐含巴结讨好之意,见李国公要跪,便道:“皇上特旨,国公年迈,不必跪接敕命。”
李国公听后一怔,起身拱手道:“微臣谢过皇上。”
童恩这才打开玉轴,念道:“中天玄元皇帝敕曰:北疆蛮夷,不效敦睦之法;狄兵贼寇,不施仁义之行。今北国举兵犯我中天,生灵涂炭,杀戮实多。特授从天郡国公李靖元都督诸路军马,广募新军,统军北上,以期平狄灭寇,还定山河。钦此。”
“微臣接旨。”李国公李靖元伸手接过敕命,又低头自己看了一遍,问道:“皇上还有什么说的?”
童恩谄笑一下,凑到李靖元耳边,低声道:“皇上还有一道面谕,是说:‘李公忠勇,可堪国事,不过狄兵强横,叫他不要急着北上。只要北沧郡还在,尽可仔细谋划。’”
李靖元听后已是了然,道:“你回去见了皇上,便说臣知道了,这便下去安排。”
童恩道:“是,奴家这便回去转告皇上。”
李靖元点了点头,也不多加挽留,童恩让人留下封赏的信物,转身带着众黄门离去,苏九这才步入正厅,笑道:“李公可有谋划?”
李靖元沉吟片刻,问道:“公子爷不知有何指教?”
苏九道:“指教却是不敢,不过这次北国突然向中天宣战,疑似与妖族有所勾结,是以大帝特令我等前来相助国公。”
“嗯,北国的萨满巫师确实颇为棘手。”李靖元来回踱了两步,一时也想不出退敌之策。
苏九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那些萨满巫师自会由我等对付,但愿李公统兵有方,能够一举平定北狄。”
李靖元挑了挑眉毛,呵呵笑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老夫定当尽力而为。”
苏九笑了笑,又和李靖元谈论了片刻,这才告辞离去。
眼见苏九走出国公府,李靖元的脸上这才悄然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国交兵,不同于抵御妖魔,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兵卒。星师的数量,比起军队来说还是少了太多,一名星师纵然能够抵御数十乃至数百精兵,可人力有穷时,又怎能抵挡成千上万的铁骑呢?是以往昔对抗狄兵,众星师乃至星官都是辅助,是专门防备北国那些萨满巫师的,并不会干涉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可这一次苏九前来,看紫微宫的动作,显然已经不仅仅是帮助中天军队对抗北国那么简单了,届时真正的统兵官,只怕不是他这个都督,而是苏九这位无限风光的公子了。
玄元皇帝传给他的面谕显然也是这个意思,紫微宫若是派了他人前来,李靖元大可置之不理,偏偏这人本是皇朝皇子,清官难断家务事,若真的惹出事来,只怕这国公的身份也不一定保得住自己。
绕着大厅转了几个圈子,李靖元不禁长叹一声,摇了摇头。道宫的力量不是朝廷能够抗衡的,即便是玄元皇帝,对此也是无可奈何,他又有什么法子?只能尽量斡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罢了。
翌日,玄元皇帝在朝议之后便拟诏募兵,榜谕天下。
皇城有千万人口,要募一支万人军队并不算难,不过中天禁军的要求较高,若是不能达标,往往只能充作厢军,募兵处报名之人虽是不少,真正能够编入禁军的却是少数。
左相李靖元被任命为都督后,便在皇城北新设了一处都督府,苏九晚间虽住道宫,白日里倒是常常来到都督府,询问募兵的进度如何。对此李都督也只有苦笑,有时迫不得已,便和苏九同去募兵地点,看看募兵的情况。
这一支新军,在中天禁军的编制当中名为平狄军,军营暂且安置在皇城以北二十里处,雇佣了数十名教头对新兵进行训练,待遇还算优厚,是以应征者不少。
苏九和李靖元在募兵处看了情况,便打算再去城外的军营看看,不料尚未走远,便听到一阵喧嚣之声。
“刘敬长!你小子在这做什么!”一声暴喝中,只见不远处走来一名虬髯大汉,抓起募兵处前一名刚刚通过选拔,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