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谯郡在中牟西南,曹操与陈宫本应快马加鞭抢在董卓追兵之前逃回老家。

然而,此时不知是曹操昏了头,还是陈宫慌了神,两个《三国演义》中最为聪明绝顶的智勇之人,居然南辕北辙地逃向了洛阳方向的成皋。如此的一番折行,不但令曹操、陈宫空费了许多时日,也让二人数度置于生死边缘,是很明显的一处因为地理方位错误而引发的冤枉之行。

4.刘备南征取四郡

赤壁鏖战之后,“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的刘备终于取得了荆州、南郡、襄阳三地作为龙兴的根据之地。这时的刘备踌躇满志,急欲一展平生的鸿鹄之志,白眉马良恰在此时向刘备进谏了南下取四郡的良谋,令刘备龙心大悦。“良曰:‘荆襄四面受敌之地,恐不可久守;可令公子刘琦于此养病,招谕旧人以守之,就表奏公子为荆州刺史,以安民心。然后南征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积收钱粮,以为根本。此久远之计也。’玄德大喜,遂问:‘四郡当先取何郡?’良曰:‘湘江之西,零陵最近,可先取之;次取武陵。然后湘江之东取桂阳;长沙为后。’”马良献策之后,刘备与诸葛亮具体制定了南征的方案,势如破竹地横扫了荆州以南的四郡:孔明妙计取零陵,赵云孤胆得桂阳,张飞暴喝夺武陵,关羽骁勇得长沙。

整个南征过程经罗公生花妙笔的勾勒,故事跌宕起伏如九曲的黄河,情节扣人心弦似铿锵的战鼓,场场精彩不雷同,处处玄妙有文章,无论何时读来,都有拍案大呼过瘾之感。然而如此精彩纷呈的一部南征史诗,倘若对照地图细研,却又稚嫩的毫无可取之处,甚至可以说刘备的南征之策存在先天的致命缺陷,在实战之中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荆州以南,依次为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合理的征伐路线应该是从荆州南下首取离得最近的武陵郡,然后锋转东南攻取长沙郡,再以武陵、长沙为依托和后盾,南下攻取桂阳郡,最后向西攻取零陵郡,如此的设计既符合正确的地理方位,也不违背正常的军事常识。然而,刘备、诸葛亮大军居然“突破”了武陵、长沙的重重防守,毫无阻碍地“空降”到了地处最南端的零陵,由南向北地实施了所谓的南征。这完全是深入敌后的的大规模空降作战模式,却非常不可思议地被神奇军师诸葛亮在近二千多年前就提前实践了。

真不知道刘备大军是如何突破重围奇迹地来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谨小慎微的诸葛军师是否担心过粮道置之敌后的严重危险?奇迹就这样在罗公笔下产生,并穿越千年迷雾成为了现代战争最为现成的教科书。看来,罗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谋篇布局并非为当时而考虑,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设计的。

5.袁术七路攻吕布

单看“袁公路大起七军”之名,毋须细读其文,便可知袁术当时声势之壮。袁术不仅声威浩大,他七路攻取吕布的布置也是十分精妙: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从大路径取徐州;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取小沛;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取沂都;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取琅琊;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取碣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取下邳;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取浚山。袁术的三路大军直取吕布的核心要塞下邳、小沛、徐州三地,另外四路分取吕布其它据点,七路直下令吕布四处受敌,首尾难顾,一战可灭吕布。

袁术的部署看似精妙无双,无懈可击,但若放置地图却只是一个根本无法实施的美丽神话。下邳、小沛、徐州三地构成了吕布的战略防线,袁术要想同时袭击处于吕布腹地的琅琊、沂都、浚山,必须首先要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线,或者假道其他诸侯,否则根本无法实施。

以吕布勇冠天下的威猛和其它诸侯作壁上观的旁视,袁术攻取琅琊、沂都、浚山的布置纯属纸上谈兵。而攻取碣石的一路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搞笑之举,碣石因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闻名天下,坐落于河北秦皇岛一带,远离徐州一线,且不在吕布控制之下。袁术派陈兰远袭碣石,不但与战局无关,还很有可能引发其它诸侯的介入,只能是徒劳无益的画蛇添足之举。

袁术之才虽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释就是著书者罗贯中认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个地点就是徐州左右,处在被袁术大军的直接打击之下,因此才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局面。

6.董卓逃往长安

董卓兵败虎牢关,只得弃洛阳而投长安。洛阳通往长安,直接西行即可,然而董卓竟然背道而驰,逃向了长安的反方向荥阳,并在此上演了阻击曹操的好戏。董卓逃得潇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