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曹操追得豪迈,一切看似完美无缺,实则问题丛丛。为了迷惑敌人,做出反方向逃离的假象固然可以,但若一口气跑出数百里未免就假戏做得太真了。

特别重要的是,董卓东逃到荥阳时,洛阳、虎牢关、汜水关都已丢失,再向西逃往长安已不可能。此时,根本不需要曹操出兵追击,董卓便会在十八路诸侯以逸待劳的围追堵截下全军覆灭。一生纵横天下、又有李儒辅佐的董卓断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乱局,唯一的解释就是罗公在此处错误地认为荥阳处于洛阳和长安之间,因此才地理大挪移地安排了曹操荥阳战徐荣的闹剧。

7.扑朔迷离的“荆州城”

荆州城,因为“借荆州”、“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白衣渡江”、“败走麦城”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名城。但荆州城究竟是何地,它与南郡、江陵是何关系,罗公在此又犯下了如何的地理错误,相信即使是熟读三国多遍的读者也未必尽知。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最初只有七郡,刘表任荆州牧时增设章陵郡、襄阳郡两郡,由此而形成“荆州九郡”(实际地盘并未改变)。所谓的“荆州九郡”是指: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襄阳郡。荆州只是州名,而非具体城市名称,因此三国中的“荆州城”是指州治所在地。

演义中的荆州经历了刘表独占、曹刘吴三分、曹吴分治、一统归晋四个时期,州治所在地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即虽同是“荆州城”之名,但却未必特指一地。刘备所借“荆州”即南郡,治所在江陵;关羽镇守的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在刘备集团控制下,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也就是说在刘备治下的荆州: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很可惜,对“荆州”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罗公却也“大意失荆州”,错把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视作不同的城池,由此闹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情节。

比如在三气周瑜时,周瑜正在江陵城下与守城的赵云对峙,罗公为突出孔明的神机莫测,安排了“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彝陵小路杀来”的惊心动魄场面,直惊得周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由此一命呜呼。

罗公的谋篇布局精妙无双,只可惜因为错将“荆州城”与“江陵城”当作两地而闹出了“关某从江陵杀来”的纰漏,出现了周瑜与赵云对峙江陵城,而关羽又从江陵城杀出包围周瑜的匪夷所思场面。

8.六出祁山中的地理错误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最大手笔,也是孔明兑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诺言的最忠诚实践,虽功败垂成,未捷身死,但诸葛亮的“智、忠、勇、义”都在六番征伐中尽显无遗,使其成为千古忠臣和万世智绝的典范。不过,诸葛亮虽以“智绝”闻名天下,但却对地理知识钻研不够,他不但不知道军事要塞街亭的方位,说“陈仓正北是街亭”(街亭在陈仓的西北面),甚至搞不清战略要冲祁山与生死通道斜谷、箕谷的位置,说“祁山乃长安之首也……前临渭滨,后靠斜谷”(祁山与斜谷直线距离近四百里地),于是两眼地理一抹黑的情况下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战略部署。

一出祁山时,蜀军占领渭水三郡后,已是“兵临渭水之西”,完全可以沿渭水东取郿城,长安可破矣!可诸葛亮却又绕道回汉中再北上经过深山狭谷千里迢迢出斜谷去攻郿城。此举不但劳师费力,而且贻误战机,将大好的进攻路线和战场优势白白浪费,直接导致了一出祁山的失败!三出祁山时,蜀军奇袭陈仓得手,又得散关要塞,直接拿到了扣开长安的金钥匙。

可是这时诸葛亮居然又置曾经志在必得的陈仓要塞于不顾,率大军出陈仓斜谷逆着长安方向返回了祁山,更不顾夺取长安的战略主旨,派出大军去攻打远离长安的武都、阴平,完全背离了出祁山的核心战略目标。

更不可思议的是,蜀军一出陈仓斜谷居然就取了建威,要知道建威远离陈仓一线而在祁山南面,从陈仓东出斜谷怎么能到了陈仓西边的建威呢?四出祁山时,诸葛军师命“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出箕谷、斜谷,两军只可会于陈仓、郿城,而决不可能会师于远隔数百里外的祁山。

9.过五关斩六将

关公不为曹操高官厚禄所诱,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历尽千辛万苦,始终不改忠义本色,虽隔千年时空,每每读来犹令人感奋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