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鲜为人知的的历史趣事 >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罗贯中是个地理盲

关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关羽的地理常识却不敢恭维。许都北上至滑州一马平川,又无险关要塞阻隔,关羽若走此径,不但可以避免过五关斩六将的一路凶险,而且可以极大缩短路程,早日与兄长刘备相逢。可是,见兄心切的关羽居然选择了出许都沿西北方向经东岭关、洛阳关,再折向东北方向经汜水关、荥阳关至滑州的路线。

如此的路线设计,不但枉走了许多道路,空耗了诸多时日,也让甘、糜二夫人数度置于生死存亡、贞洁难保的边缘。幸好关羽勇武过人且吉人天相,否则甘、糜二夫人焉能活到与刘备重逢的那一天?

看来关公在秉烛夜读《春秋》之余,也应该拿本三国地图好好地研究一番。自己枉走道路事小,日后延误军机那可就后果不堪设想了。

10.赤壁之战中的地理错误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头等大戏,也是决定三国命运的生死之战,是曹抑、吴存、蜀兴的关键节点,可谓《三国演义》近千场大小战役中的战役之王。

然而,在这样一个事关三国全局、并深远影响后世的关键战役处理上,罗公仍旧在地理方位上犯下了许多致使的错误。长江流域有多处名为“赤壁”之所,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所在地——蒲圻赤壁,以及因为苏东坡那篇“大江东去”而闻名天下的“赤壁赋”所咏地——黄岗赤壁。

如果罗公选“蒲圻赤壁”或“黄岗赤壁”之一作为战场背景,对于三国这本演义小说来讲都无可厚非。可惜,罗公选择了杂合二者的手法,或者说在罗公心中两处赤壁本无不同,使得读者在细究赤壁之战的地理场景时出现了许多不解和迷惑之处。从“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屯夏口,为将军破之”、“周瑜在中央下寨,岸上依西山结营”这些描写来看,显然罗公将赤壁之战的主战场安排在了黄州赤壁一带,可是从“瑜又差人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号旗”、特别是曹操“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诗句来看,又有着很多蒲圻赤壁的元素在里面。南屏山、乌林都在蒲圻赤壁附近,蒲圻与黄州绝非一箭之遥的距离,绝不可能出现“西山放火炮,南屏山举号旗”的互动场面。由此足可以知,罗公在赤壁之战的地理描写上采用了杂糅两个赤壁战场的笔法。

赤壁之战的水战场地问题丛生,它的陆战地理更是不堪入目。曹操赤壁败退之后,欲逃往南郡的曹仁处暂避锋芒。可是曹操一行却莫名其妙地逃到了“乌林之西,宜都之北。”乌林之西并无问题,可是宜都之北就出现了严重的方位错误。宜都在南郡的正西偏南一点点,曹操怎么可能过家门而不入,跑到南郡西北面呢?更奇的是埋伏于葫芦口的张飞,葫芦口位于南郡后方,属于曹仁防线的腹地,张飞怎么可能大摇大摆地深入曹操控制区设伏呢?

而华容道的出现更是不可思议,曹操明明已经处在自己的大后方了,居然再次过家门而不入,奔向了南郡东面的华容道自取其辱。

这么多怪异之处的出现,只能说明罗公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对于宜都、葫芦口、华容道与南郡的相对位置并不清楚,由东向西错误地设计了乌林——宜都——夷陵道——葫芦口——华容道——南郡的逃跑路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