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给他尝试的机会,让他先摸索着慢慢试着来。
有了尝试的机会,到底是否值得施行,在时间的验证之下自然就会得出该有的答桉来。
有了这,朱允熥畅快不少,就连批阅奏章的速度都不知不觉变快了。
之后的几天,老朱下旨筛选了年龄在二十岁上三十岁以下的军户一千人即刻启程进入军校培训。
朱允熥则抽了时间,和军校的教官敲定一批新的课程,有兵法也有拳脚,用以训练即将毕业的那批学员。
其实,学海无涯。
军校安排的那些课程,那都是为了节省时间挑选了些主要的。
再往里面添加一些进去,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十年八年都学不完。
而与此同时,卫所中有些人也开始派人拜访在京的那些勋戚了。
一向高调的蓝玉,最近这段时间都不出门了,更别说会求上来的那些人了。
至于其他人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下面卫所的那些人不管谁拜访过来一律不见。
朱允熥跟着老朱批奏章,方成洋汇报过来这些消息的时候,也不会避着朱标和朱允熥。
朱允熥嘴上话不多说,心中对老朱那可是越来越佩服了。
再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朱允熥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乾清宫批阅奏章,剩余出来的时间会抄抄《皇明祖训》。
除此之外,还会抽出时间过问一下军校的事情,以及内阁自荐举荐的进程。
朱允熥精力有限,组建内阁是个颇为硕大的工程,以一人之力很难担负的起来。
因而,便调了黄观夏元吉两人主导,另外还有以新式科举入仕的,且又在京中为官的职大学生。
黄观和夏元吉还需负责电业所的事情,内阁的事务他们只是把握一下方向,真正负责操作的还是职大的学生。
这些人会把每天举荐自荐上来的人做成图表呈交给朱允熥。
籍贯是哪儿,年龄多大了,学历又是啥,都有啥特长,举荐人是谁。
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附带了文章的,还会把各自的文章编号夹于图表的后面。
拿到这份图表,只需大致翻看一下,就能把这些人的情况掌握了。
就这做图表的水平,即便是放到后世都能把996这碗饭吃明白。
转眼间,腊月进入尾声。
跟着老朱那工作狂魔,既是不死也得扒层皮。
年三十朝臣们都放假了,朱允熥还得跟着老朱处理遗留下来的一些朝政。
他就没见过加班比员工都多的老板。
只不过,他也只能在心里吐槽一下。
大过年的,他可不想被揍。
处理完,都快中午了。
朱允熥如坐针毡似的早就坐不住,不敢和老朱打招呼,只能可怜巴巴求助朱标。
老朱戴着叆叇,仍眼明心亮的。
朱允熥不过才刚有了个意思,都还没来及说话呢。
老朱便张口,道:“咱记得你还答应咱个事儿吧。”
答应老朱的事情,除非万不得已,要不然谁敢忘记。
他要敢忘,老朱有的是办法让你想起来。
“没忘,哪能忘。”
“《皇明祖训》孙儿已经抄完了。”
“孙儿这就去取来。”
朱允熥起身站起,直接奔出门外。
早之前抄完的以及晚上回去抄的都在东宫放着。
一大早,朱允熥便让于实送来了。
本想着把这东西拿给老朱,他至少有一天的自由。
哪知,文武百官都放假的时间,他帮着老朱处理政务都能一直到现在。
等朱允熥出去的时候,于实被冻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
“回去暖暖吧。”
让于实等了这么久,怪不好意思的。
接了于实手里的东西,朱允熥转身回了乾清宫,连同在乾清宫抄的那些一并放到了老朱的御桉上。
“孙儿都抄完了。”
“请皇爷爷检查。”
这段时间,朱允熥一直都在老朱的眼皮子底下,朱允熥到底抄完与否,老朱还是有些估摸的。
对朱允熥放过来的一大摞东西,老朱连翻看的意思都没有。
只是,问道:“还记得为啥让你抄的吗?”
抄了这么久,这哪能忘记。
“倭国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