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重生之再许芳华 > 第501章完结

第501章完结

可恨的是上苍无情,让他们在年龄上错过,她才豆蔻,他却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早些年,因受祖母与姐姐的影响,她也是当真看不上那些勋贵女儿,尤其是苏氏姐妹。

倘若东明仍在,祖母便是尊贵无比的长公主,苏氏姐妹享受的一切恩荣,原应属于秦氏女儿。

可随着年龄渐增,“见识”渐阔,秦子若意识到纠缠于这些已成事实当真无益,她对苏氏诸女大多嗤之以鼻,唯有苏旖景才是眼钉肉刺,无他,秦子若一贯认为苏五是“浪得虚名”,就算有个世家出身的生母,可惜早逝,只会骑射的大长公主哪里有本事教导得苏五四艺精通,苏五根本不配嫁与沨世子为妃。

但妒恨不能改变什么,秦子若与皇后最大的区别,是她绝不会在毫无意义的人事上浪费心力,也不会将心里的怨望浮于表面,她擅长的是图谋与隐忍。

得知世子夫妇恩爱和谐,那许多的日夜,秦子若自己都不知是怎么煎熬过来,纵然不甘,可更多的是与日俱增的情欲,那个人,楚王世子虞沨,当真符合了她对携手共渡之人的所有设定。

她也知道,唯一的胜算,便是将来姐夫能问鼎九五,只有绝对的权势支撑,才能助她如愿以偿。

就好比先楚王当初对谢妃是如何执迷,不是也没抵抗住君令母命,另娶旁人?

那时她甚至暗暗嘲笑卫国公府,倘若将嫡长女嫁给四皇子,而非毫无倚仗又无圣眷的二皇子,那么她就真得万念俱灰,全无希望了。

卫国公府此举在于彰表忠心,殊不知这世事多变,一朝天子一朝臣,示忠示诚不能自保,除非权势散尽,随时引颈受戮,上位者才会真正觉得安心。

就像眼下境势,天子怎会因为卫国公府当日作为而相信他们是忠贞之臣?

总之这一切,都在按秦子若起初的谋划发展,甚至比她预定的更加容易,先帝驾崩当日,苏氏竟然被掳,即使安返,不过天子对卫国公府忌惮已深,势必不容苏、楚两府维持姻好之谊。

她看中的良人,心怀抱负,又德才兼备,纵使重情重义,也不应是只为儿女情长妄顾家国之人。

最终,还是会妥协于忠孝二字。

世人也都会理解,礼法在上,君国为重,衡量人品的标尺并不仅限情义,于忠孝面前,情义只能屈居次位。

秦子若认为,事到如今,虞沨仍对苏氏不离不弃,实在已经太过与众不同,情深意重了。

而她在此一事上,一直都表现为默默守望与甘愿付出——但为心怀倾慕,置声名不顾,也从不曾加害或者不敬苏妃,世间多少女子又能做到同她一般?也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即使虞沨也许会为苏妃痛惜一时,但正是因为他重情重义,当不至对自己的痴情无动于衷。

就像先楚王,尽管对老王妃并无情意,也不曾慢怠,谢妃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个妾室侧妃。

秦子若可不会像老王妃一般实诚,居然容许苏氏在侧,以她看来,天子势必是最终的胜利者,卫国公府迟早分崩离析一败涂地,到那时,苏氏势必不能活命。

太皇太后已至六旬,还能有多长时日?

这天下,始终是要被天子掌控手中。

她还有许多时间,抹去苏氏在虞沨心里的痕迹,即便不能完全抹消,也不是关键,因为将来能站在他的身旁,为他生儿育女,与他携手并肩,半生同枕死后同穴的人是她秦子若,不再是苏旖景。

这样,也就满足了。

事实上秦子若早在“劝离”次日,从郑氏母女口中打听得苏妃已经返家,并将一应陪嫁丫鬟带走,包括携管着关睢苑事务的杨嬷嬷也一同回了卫国公府时,她便笃定苏妃已经被她算计成功,无论是否甘愿,总归是有了和离的打算。

想必苏妃也明白虞沨是个孝子,而老王妃坚决不会放任虞沨为妻担责沦为庶人,她若是厚颜无耻置之不顾,老王妃对她但生厌恶,将来也无法在王府立足,甚至会引更多诟病。

既然无法挽回,还不如自请和离,总归占个“深明大义”的赞誉,与清白有失的罪名两相抵消,少受人言。

秦子若倒有些庆幸——苏五好歹不那么愚笨,还有可取之处。

她压根没想到郑氏母女的“通传”大有水份,旖景虽然暂且返家,不过眼下主管关睢苑内务的谢嬷嬷日日朝早都会去一趟对门儿请王妃示下,只这些事情,旖景既有意相瞒,秦子若是不可能知情的。

只说这日清早,当秦子若从郑氏手里得到李氏的书信时,晓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