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形只影单,老王妃又是特别喜欢他的,干脆就邀了他一同。
席上自是欢声笑语、觥筹交错,但只不过,虞沨因为有诸多人“监管”,别说美酒,连茶都不让喝上一口,只好愁眉苦脸的时时浅啜银耳甜羹,且当是“代酒”。
古秋月既然坐下了,未婚妻夏柯自然不能在旁侍立,不待旖景吩咐,老王便拉了夏柯坐到古秋月身边,说起他俩定在来年春季的婚期,当即给了夏柯一笔丰厚的添妆,竟然是位于近郊的一处别苑。
晚宴散后,旖景又吩咐准备了歌舞助兴花苑水榭赏月,但因夜凉,虞沨不能久座,被众人强制“喝令”回了屋子里早歇,实在郁怀,好在诸位也不是那么不近人情,没故意把王妃也绊在一处,当旖景悄悄“溜出”时,大家置若不察。
旖景还没回到关睢苑,就见铃铛一溜小跑过来——原是秋霜早在这日告假,提醒了大家她那句中秋后就有结果的话,不待旖景嘱咐,铃铛心领神会就安排盯梢,打听得今日秋霜邀约去外头放灯之人,顿感一股子兴奋抵足而生,连忙就来打小报告。
是晴空。
旖景早在预料,是以风清云淡。
晴雪芦里,虞沨正在候汤,他是临窗而坐,一身常服,外罩的薄氅染着月色灯火,当见旖景入内,似乎毫无惊讶,可笑容却不自觉就深了几分。
“你还再服药,不能用茶!”王妃却是大怒。
“沏来给你喝的。”虞沨一句话就熄了某人的蓬勃怒火。
两人就着一扇轩窗并肩跽坐,侧面看着的自是一样风景,一样月色。
旖景絮絮叨叨说着刚才卫冉与江薇的一段趣事,又说起秋霜:“她心里的人,果然是晴空,只不知,晴空究竟能不能放下。”
一时想起秋月,神色颇为恻然。
“今晚外头没有宵禁,应是热闹,可惜我又不能陪你共赏灯河了。”虞沨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年年如是,也没什么好赏的,再者咱们将来有的是时间。”王妃遂也莞尔。
可王妃这一盏茶到底没能品尝。
汤不到三沸,夏柯赶忙而来,宫中有急诏,显王已经入宫,卫冉也连忙去打探发生何事。
旖景知道情势突变,仍然不让虞沨费神,自己赶去前庭诏见僚属。
可得知发生的事,她也知道不能隐瞒了。
再回来时,眼圈泛红,整个人都像被笼罩在戾气里。
窗外婵娟正明。
一轮满月,月下花叶浮香。
“归化失守,被北原攻占!屠城!死伤仅民众,不下五万!”旖景说出这一句话,已经是咬牙切齿。
☆、第七百六十一章 自舍疆域,丧心病狂
大隆国史德宗卷,曾记录了德宗帝年幼时的一件言行,就发生在元和二年中秋夜。
这段记载大约如下。
德宗时承福王爵位,值中秋佳节,正于亲长膝下承孝,忽有军报,知归化失守,北原军残酷狠决,非但将归化守军三万余众坑杀断首,又举屠城,无论老弱抑或妇孺皆不放过,致使死伤逾十万,归化血流成河、生灵涂炭。时,颐昭英皇后正临朝监政,闻讯惊怒不已,众人噤声。德宗皇帝当年六载稚龄,即引汉将陈子公曾述之言——“犯我国威虽远必诛”,故谏言,“北原凶徒犯我国境,必兴兵讨之,才能为舍命保国之将士,无辜遇难之百姓一雪冤耻”。英皇后讶于德宗稚子之龄即能明晓军政,赞其慧达。
于是后世不少史学者认为,当后,刺帝被废,正是由于身负监政之权的颐昭英皇后赏识德宗帝年幼即显明、慧过人,有君帝之质,才以文帝之皇长孙为名立为九五。
这当然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事涉这起废帝风波的不少关键之人都明白,即使顺哥儿当年没有说这番话,大约太皇太后也只能立他为新帝。
各方权势平衡,才起决定因素,当然,顺哥儿显出胜于同龄稚子的见识,也是让太皇太后十分惊喜与更加安心。
其实这日,宫里头的中秋晚宴甚早结束,天子许是压根就不耐应酬,无奈还得遵奉孝道,才不得不来慈安宫进宴,几巡酒后,借口操忙政务离席回了乾明宫,有这么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谁也不能挑他的错。
皇后因为对太皇太后咬牙痛恨,早早借病缺席,太皇太后也不怎么愿意看见她就是了,自然漠不关心。
天子一走,太后也离席,顺便捎带走了其实不情不愿跟她离开的陈贵妃。
诸如廖婕妤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