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隋朝一度还是崇佛灭儒的,到了唐朝贞观年间,在唐太宗以经学为根本的科举制度倡导下,儒学才重新开始复兴(隋虽然有科举之说,其实是隋炀帝一时兴起,对各世家保荐的子弟,进行重新面试),但与上古传统儒学不同,这个时期儒学的特色,已是兼容并蓄了佛教、道家思想成果和诸子百家一些内容,甚至还吸收了游牧民族和西域文化的东西。wodeshucheng.net
经过了各种思想冲击和相互影响吸收,许多不合时宜的东西,经过南北朝政权统治更迭、社会动荡的洗练,自动被历史淘汰和消亡后,变的相对的开放和更富有积极进去性,更加务实的儒学。更兼自上而下胡风的影响,对人性底压抑很少,更没有后来“存天理,灭人欲”那种苦修士式严格自律到变态的思想情态。
许多象初唐魏征、储遂良、虞世南、姚思廉,乃至近朝的贺知章 徐坚、张说等儒学大家,也同时精通佛道等别家要义,因此象《西游记》里说描述的,释儒道三教并举同进,大道疏同三教合一的思想,也在这个时代由此产生。
但是,
伴随着宋以后文人士大夫的地位独尊的水涨船高,而对外的积弱无力和威胁,儒学也逐步走向注重夷夏之防,保守倾向的原教旨主义化,主张克己复礼,认为回归最原始的儒家思想,把大家都教化成圣人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了,造成儒学务实性的空泛化和教条主义的泛滥。
自然,许多至圣先师孔子都没办法决绝的问题,妄想用儒家的大道理一概论之,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笑话,其目的只是为了满足个人,造神封圣的欲望和渴求,所以说朱熹之流绝对是一代大教育家,大思想家,但他本身的品德,并不值得让人恭维,将儒家引上原教旨主义歧路,也是他的责任。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万事师表”当圣人来膜拜也没什么。
只是后世不免有歪嘴巴和尚念乱了经,是以孔子号称中国历史上黑锅之王,基本后人有想党同伐异,都要伪托圣人言,拿他扯虎皮做大旗,
儒家原教旨主义运动,在这个叫朱熹的学术恐怖分子时期达到登峰造极,他以及他的弟子,以正本清源之名,发起了了对孔子的封神运动,按自己的意思重新解释四书五经(我们现在儒学都来自朱版注释),进一步把儒家儒学,彻底宗教化,神学化,将自己封为儒教教主,方便以圣人之名,堂同伐异,剪除异己,消灭一切敢于质疑和声音和存在的一种工具。
所谓史称三千年儒学,自朱熹前那叫儒家,自朱熹后就有了儒教,孔子为神明,朱子为教主。
而
原教旨主义其最大的特征,就盲目的狂信,只要通过修习和理会古时圣人或者经典的思想,就可以解决世间一切的问题,如果解决不了,那绝对不是教义的问题,只是你儒教信仰的不够。或是你修养不足,读书不精,至于任何与之相违的想法,那都是异端邪说。
是以史称“宋后八百年经史,世间论语,皆出朱子注云”
伊斯兰化原教旨主义的产物,就是从山中老人的阿撒辛刺客团,发展到满世界跑的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原教旨主义的天主教,则催生了大名鼎鼎的十字军东征,臭名昭着的宗教裁判所和异端毁灭运动,而有中国特色的儒家原教旨主义,勇于内斗而怯于外敌,把军人当成最卑下的职业,把当四等奴隶的历史当成伟大的民族大融合,把口口声声奴才的时代,当成盛世标志。
因此在唐一代的儒学,因为其学源杂驳,百家纷说,官定的六学二馆,除了经学以外,医学、算学、律学、书学诸科并举,到了玄宗一代,甚至出现了玄学(脱胎于道家思想的神秘学和哲学的混合物),也被相对后宋的朱子后理学时代,称之为前理学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
要建立一派学说,无论是所谓的为政资治、经世济国之学,还所谓探究万物演化之学之化学,穷究物竟其理的物理学,生生循环的生物学,乃至被称为的《新乐府》风尚的文坛新词流,没有相应核心的哲学理论和道德基础是不行的,于是所谓融墨家之包容守成取法家的功利价值等,被假名为海外儒的大杂烩学说就诞生了。
我当然不是圣人也不是天才,不能凭空变成一套思想理论体系来,但胜在有无数前人的指挥结晶,所谓站在举人肩膀上的成就,其实都是一些后人归结出来的,属于大而泛之勘称杂烩的东西。其核心是来自王阳明的心学,和“永嘉学派”的功利学
王阳明也叫王守仁,他既是中明最着名的学宗大家,也是平定过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