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作为中世纪的那些国王诸侯领主们,一次次针对犹太人清洗屠杀掠夺的悲剧根源。
由于《民法大全》的颁布,那些从欧洲到非洲的领主们可以公开大张旗鼓地对属地上的犹太人进行征税。国王们可以毫不客气地将犹太人辛苦积攒的钱财纳入自己的国库。
当一个国家经济发生问题的时候,国王们首先想到的是犹太人的钱袋,如果本土没有那么多犹太人,他们就会做出一副温和的笑脸,将大批犹太人“招商引资”到自己的土地上来。一旦这些来自异乡的旅人定居下来,国王们的笑脸会突然变得狰狞,无数繁重的税收会从天而降。无奈的犹太人只好认命,缴纳大量的金钱以图个平安——这样的事情在周而复始,自称“讲究诚心”的欧洲人却打着上帝的旗号,数百年如一日地做着伤天害理的事情。
这就是犹太人千百年来灾难的开始。一部罗马版的《民法大全》固然是人类法学、法治精神的里程碑,也成为犹太人头顶上久驱不散的乌云。
直到一场可萨汗国的首都,王宫之中发生了一方为拜占庭帝国皇帝指派来的神学家,一方为阿拉伯帝国派来的经学大师,还有一方则是犹太人的大拉比共同参与的宗教大辩论,让马扎尔这个突然出现在里海边上的游牧国家,一下成为挣扎在异教徒清算法案的恐怖和黑暗中的犹太人最后的“迦南地”。
对于这个横跨后世南俄、中亚草原上短暂犹太人王国,身处于欧洲、中东的犹太人兴奋异常。从此,一批批犹太人千里迢迢来到这片对于他们来说即陌生由亲切的王国。在这里,他们可以自由地生活、行走、贸易、从业。他们不用在基督徒面前低眉顺目,更不需要在佩戴充满屈辱的标志。
他们不用担心有人当街故意侮辱他们,也不必提防着什么时候国王颁布驱赶自己的命令……突厥可萨汗国成了真正的犹太人家园,日渐强大的帝国给犹太人在漫长的中世纪中提供了一个温暖的家,虽然这个时光是短暂的,但绝对是意义深远的。
更由于和唐朝、拜占庭和阿拉伯人之间都保持着密切往来,因此信仰犹太教的可萨人的天地一下子变得更加广阔了。大批犹太人甚至从可萨人控制的北道来到中国,并成规模地定居下来。
但是随着第一代首都布哈拉的沦陷和在大食人刀剑前被迫改信的“犹太人保护人”可萨王室,掌握知识和传承的长老和拉比们,也终于意识到这片迦南地,也不再如想象中的那么安全了,随着光复信仰的战事挫败,于是当初被视为笑谈,那么一个许诺,重新被有识之士给拾取了起来。
当然如果没有遇到东方的许诺之前,大概几十年后,他们也会带着金钱和财产投入查理曼一世的加罗林王朝的怀抱,仅仅因为那位查理曼大帝,也是历史上少有因为形式需要,而给予犹太人比较宽容的态度,并授予特许经营状和相应地位的欧洲君主,虽然只是那么昙花一现的查理曼王朝,并不妨碍他一度成为希伯来人的精神家园。
第四百四十八章 惊闻与求教
利用这些希伯来人,最初只是我的无心之举,给他们官身和家臣的名分,也多少有点儿戏的味道,但没想到他们可以回报我更多出乎意料的东西,再下来给予约书亚的礼遇,就多少有点千金买马骨的示范意义,目前他们似乎还做的不错。
“礼部尚书贺兰大人递了口信过来……”
作为我幕府新任的掌书记杜佑,看了眼约书亚远去的方向,抱着公文度步进来。
“唔……”
“说是驻留在长安的大食国使团,已经正式通过鸿胪寺,向朝廷提出抗议和交涉……”
“抗议什么……”
“抗议朝廷在安西境内纵容匪乱,还勾结大食叛臣,四出袭掠屠戮过往商旅,行径令人发指……河中列国,已经惶恐不安了……”
“我要的就是他们的惶恐不安啊……”
我微不可闻的嘀咕道,对于葱岭以西那些绿洲组成的外西域城邦国家,一直是在各大政治势力里飘摇的墙头草,受限于资源和版图,并没有太强大的军事实力,但是他们的位置又太重要,因此成为各大文明和实力的争夺对象,多少有些左右逢源的优势。
但也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如果出动大军去对付他们,未必还有这个理想中的效果,反而是那些大规模一点的盗匪,就可以轻易威胁他们的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