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则是古代羊皮卷和纸草书制作的古籍,就需要好好妥善包藏,然后再慢慢翻译出来。bookzun.com
而在围起来的车阵远远的前锋,则是喊杀连天的遭遇战,这可以是一场教科书式的战斗,已经严谨缜密到了无趣的地步,虽然战斗场面很激烈。
骑马的游牧人如潮水一样的掩过山坡,挥舞着棍棒和叉矛的暴民,如涌动的阴云一样紧随其后,从多个方向包抄向大路上结成的车阵。
但这些挥舞刀枪冲杀的浪潮,像是撞上以了一道无形的堤岸,又像是被剥去的洋葱一般,一层层的倒下,后面的人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只能拼着盲目的劲头一个劲的往前冲,然后被掀翻掠倒。
由于初次采用了实验性兵器,新铸的铜胎子母炮,在喷涌的烟雾后方,大团大团的血雾在人群中喷溅出来,但是那些被大铅丸击中的人更加不幸,他们几乎是没来的发出惨叫声,就被巨大贯穿力量,撕扯成如花朵般绽放的碎块。
这是一场用新式火器堆积而成的屠杀,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就崩溃了,变成藩属的轻骑兵赶羊式的捕俘活动。
作为前军统将的杜廊,甚至有空对着满地血腥狼藉的战场,无聊的打了个哈欠,然后看着山丘后面姗姗来迟,包抄过来相对的骑兵队,眯了眯眼囔囔道,
“这才有点意思啊……”
随着号角的变声,战车上弹射出来的火油弹在凌空爆开,然后火焰覆盖了他们,
【西北偏北】第七百一十二章 尽洗甲兵长不用(七)
过了何国之后,我的麾下中已经拥有了可称得上八国联军的藩属军队,最多的是拔汗那兵一千多人,最少是何国王子统带的王宫卫队一百多人,他们的存在更多是象征性的义务和排场,以示大唐在这片地区的号召力和威望。
这些藩国之君,在国为君对唐称臣,虽然在自己的传统地域内,享有内政自治的权力,却必须服从唐朝领导下的总体外交,军事上既受唐号令和指导,又受征召。构成一种当地的宗藩关系。
作为藩臣的义务,包括政权更替所必须的册封和授官程序;传统的朝贡、贺正、朝枧体系;纳质和亲,从血缘和文化上,世代加强与中央的纽带;受昭馈军和助国征伐,既出钱粮徭役输军和自募国人派兵从战等等。
人多马众的,走的路线也自然要讲究西域——河中地区,适合大规模行军地道路也就那么几条。
按照传统的,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和回纥方向的丝路,在北庭汇集后,又在安西境内被分为南北中三条商路干道:
南线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昆仑山北缘的于阗道,其中又分为大小勃律(克什米尔)、护密——吐火罗、青海——于阗三条支线;(最后这条支线,也曾今是建国初期,新疆解放军进入阿里藏区的路线)
中线是沿着天山南麓山前地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绿洲走廊的传统汉北道,也被称为安西道,也是玄奘等历代高僧,以及众多往来外域的使节所走的大道。
北线,被称为碎叶道,又称热海道、北新道,因为这条线路的开发比较晚,兴起于北魏年间,从庭州出发沿着天山北麓,穿越突骑师、葛逻禄等大片游牧民族的山后草原地区,经过碎叶又分出五六条支线,或前往河中地区,或穿越锡尔河下游和图兰低地,最终抵达咸海沼泽所在花剌子模。
而人眼最密集的中线,以疏勒镇为枢纽,又分为两条通往外域干道,既传统前往河中的拔汗那——康国(布哈拉)道,和经由葱岭以西,转道故象雄国(今西藏阿里地区)进入东天竺的五役斤道。
我现在走的就是拔汗那——康国道,也是最长最好走的路线,据说过了药杀水(阿姆河)之后,沿着河流冲击绿洲,向北最远可以经由里海北岸的可萨突厥,进入大秦即东罗马,又称拜占庭帝国的疆域;向南则经由吐火罗、波斯故地进入大食的领土。
得益于沿途发达的农业灌溉区和商业文化,历史沿袭下来地道路状况相当的良好,而岭西行台唐军征服这片地区后,第一件事就是征发募集各族人役重新拓宽这条干道,并令各国修缮道路的支线以联结至,因此大军行进而过,很容易获得补给和劳役。
但好地道路状况不能带来好的心情,
大道上开始出现成群结队逃亡的难民,先是本地民族特征的土人,然后是各色迁移来的归化人,然后是三三两两黑发黄肤的身影也夹杂在其中,并且这些唐人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多。
他们被拥堵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