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弗吉利亚崛起录 > 第三百九十九章:东线胜利,西线进攻

第三百九十九章:东线胜利,西线进攻

哥罗德实施突击,试图击败俄军西南方面军的北翼,迂回到俄国军队的后方。

德国动用了新编的第九集团军和奥匈帝国的第一集团军共计31万余人,来执行这一计划。

而俄国方面,西南方面均加上华沙地区的守军足足50多万人,在数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1915年5月3日,俄国第四和第九集团军成功在维斯瓦河和桑河河口附近碰到奥匈第一集团军和德国第九集团军。

仇敌见面分外眼红,四個集团军立即开始大范围交火,枪声响彻一整天,没有丝毫停止的趋势。

因为地理位置的劣势,奥匈帝国和德国军队想要强行渡过维斯瓦河和桑河,但都被俄国军队强大的火力打退。

为了改变自己的颓势,德军方面决定改变原有计划,派遣第17第20军和混成军组成军队集群,直接绕过俄军第四和第九集团军,强行夺取华沙。

按照地理位置来看,只要占领了华沙,这些俄国军队就会被切断后路。

第二天,也就是5月4日,这支刚刚改编的军队集群成功抵达华沙,并且发起进攻。

俄国方面收到消息,第四和第五集团军开始强行渡过维斯瓦河后撤。

而另一方面,俄国第二集团军抵达华沙以西,拱卫华沙守军的侧翼。

在5月5日到5月7日这三天时间内,俄国军队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进攻,双方死亡人数每天都高达上万人,死伤人数更是数万起步。

5月8日,损失惨重的德国军队撤离了华沙地区,俄国军队对于华沙的保卫战成功。

这还没完,在尼古拉大公的命令下,俄国军队在伊万格罗德开辟了新的登陆场,也是东方战线的第二战场。

这一新的战线开辟,让德国军队的攻势瞬间减弱。德国军队不可能不防备自己的侧翼,这让正面的德国军队开始分心,不得不分兵前往自己的侧翼。

德军的攻势减弱,俄军就接过了进攻的大旗,由守转攻,从辛格奥吉耶夫斯克,华沙,伊万哥罗德,桑多梅日地区,向德国军队展开猛烈进攻。

此时的德国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连番后撤之下,已经中断了和奥匈第一集团军的联系。

而奥匈帝国的第一集团军想在战争中支援德国军队,却误入俄国军队的重围,最终损失惨重,整个集团军被击溃。

借用鲁登道夫的一句话来说:“11日下令撤退,但这次撤退完全身不由己。我们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现在看来,俄国军队即将入侵波兹南,西里西亚和莫拉维亚地区。”

事实上,鲁登道夫的判断十分正确,在取得了初步战役的成功之后,德国军队加急向西和西南进攻,目的正是占领西里西亚地区,然后从西里西亚地区进入德国腹地,配合西线战场的四国联军,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俄国人的野心很大,取得了这场战役的初步胜利之后,俄国国内甚至有了攻入柏林结束战争的计划。

如果不是尼古拉大公借口要和西线军队配合,不能盲目前进拖住的话,恐怕尼古拉二世真的要制定让军队全力进攻,攻克柏林的计划了。

虽然德国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战场的进攻屡次失败,谁也不敢保证此时就能攻克柏林,德国军队仍然有着一战之力。

东线这场战役被命名为华沙-伊凡哥罗德战役,因为这场战役就是在这两个地区附近打响的。

这场战役对于东线战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俄国出动了高达80万的军队(包括华沙和其他地区守军),面对德奥30多万的军队,取得了酣畅淋漓的胜利。

虽然俄国方面的伤亡将近十万人,但就这次战役所取得的成果来看,这十万人的伤亡是值得的。

更重要的是,这次战役之后,德国军队在东线和西线分别经历了一场惨败,不仅打破了德国军队最高战斗力的神话,让包括俄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看到了直接战胜德国的希望,经验也让德国国内一部分势力丧失信心,德国人对于战争的热情似乎没有那么高涨了。

在俄国人发动战役后不久,西线战场的战役也相继发动。

澳大拉西亚军队被分成了两部分,近卫二师和常规三师独立行动,英法又调集了两个师,组成了一支混合军,交由马丁师长指挥,保护法国集团军的侧翼。

那40多万庞大的土著军队,则被调集到了正面战场,充当联军进攻的炮灰。

土著军队确实也是这么用的,远征军总司令马丁对于这样的计划没有任何怨言,毕竟英法也调集了两个主力师。

1915年5月7日,随着来自法国总司令部的一封命令,西线战役全面打响。

最先行动是的是中线,澳大拉西亚远征军也在这里。5月7日下午,法国两个集团军,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加起来将近85万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