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大话史记 > 分章完结阅读12

分章完结阅读12

龟了,流了一整天的口水楞是没地儿下爪。wanben.org可这也难不住韩帅,找人现编了几句词,就着楚地民歌的曲子,到了半夜,汉军将士一齐用民族唱法开唱这支刚刚完成的民谣:

远方的人儿快回来啊

快快踏上回乡路

回到妹妹的身边来啊

妹妹笑着淌泪珠

回到阿母的膝下来啊

阿母为儿缝棉服

回到阿仔的摇篮边啊

阿仔已大戏牛犊……

歌声一遍又一遍,往来反复,加之以楚兵熟得不能再熟的旋律唱出,楚兵听了无不东向涕泣,思念自己的情人,思念老母亲,思念幼子……终于在十二月凛冽的寒风中军失斗志、卒无战心。楚霸王自己夜闻四面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既如此,何来援军相救?

“则夜起,饮帐中”,美人虞姬出,侍饮……

这一段霸王别姬,以及随后的项羽自刎乌江,情极悲壮,小子委实不忍细述,就以项羽饮中所歌一笔带过: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老大败死乌江后,韩信驻扎在定陶,汉王则带兵深入楚地,迅速平定项羽余党,于汉六年正月也回到定陶。韩爷喜滋滋等着老板兑现支票,升职加薪。刘老大开始玩起了手腕,“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面子上的理由是楚地不是你韩爷的老家吗?哪有在外地混得风光了不回老家显摆腐败的道理?所以哥哥偶照顾小弟你,改封你为楚王,不日回国发展,以后就不用辛苦去齐地上班了,这就把齐地的物什交代一下走人吧。说到底,就是:你的,军权交出来的干活!韩爷想想老板的话也有道理呀,偶自己也惦着回老家摆摆威风呢,就这样“高祖袭夺齐王军”,此时离垓下之战仅短短的一个月时间!

韩爷前呼后拥,衣锦还乡,“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呵呵,知恩图报,好样的!又找到曾让他寄食数月的那个“亭长”,“赐百钱”,理由是“公,小人也,为德不卒”,说你他妈做好事没做到底,给,这一百大毛,您爱收不收!———这不成心羞辱人家吗?怎么就不念别人毕竟白养了你数月之久呢?如此而行,未免显得肚量不够!

然而对当年赐给他“胯下之辱”的那个“屠中少年”,韩爷又表现出了惊人的容人之量,“以为楚中尉”。“中尉”可不是个小官,管的是都城的治安、消防等等,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长。韩爷还“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一个逼着形似乞丐的韩信钻裤裆的市井无赖,又哪里称得上什么“壮士”?毫无工作经验韩爷就以京城治安相托?韩爷对一个“为德不卒”的“亭长”尚且一肚子火,又如何对这个根本无德的杀猪佬如此器重呢?

小子对这一节始终未能想得透彻,后来看到有人把“杀之无名”解读成“杀了他我也不能成名”,再对照那个无赖侮辱韩信的时候所放的臭屁,认为韩爷讲此话其实是带着一脸的嘲弄:“您不是说本公子是‘怯夫’吗?那您就是‘壮士’啰?看看如今‘壮士’反要到‘怯夫’这儿混碗饭吃呢!”韩信以“中尉”重任相托,未必真的指望他能搞好京城治安,谅他也无此能耐,不过是让他时时在韩爷跟前唯唯诺诺,还他一个胯下之辱罢了!

这么一说,确实韩爷对待亭长和无赖的态度不复存在矛盾,只是把韩爷理解得有点过于不堪,不过似乎能自圆其说。无论怎样,提拔这么一个“壮士”当公安局长,这都城治安还要不要了?各位看客有什么见解,不妨指点小子一二,在此谢过。

高祖刘邦拿下韩信军权,转封楚王,传达的意思相当明确,那就是“韩爷您用兵实在强,老大我可不大放心,您哪,要吃要喝没关系,就别再舞刀弄剑了”。偏偏这韩爷这脑袋就是不开窍,“信初之国,行县邑,陈兵出入”,走到哪儿都是兵进兵出!在韩爷,可能不过是个习惯,然而至此都不能读懂老板的心思,也实在难免让人误解。

这不,项羽死后,他的死党钟离眛“亡归信”,面子上的原因,是说钟离眛“素与信善”,说这俩是哥们,焉知不是老钟也误解韩信有反意而前往助力呢?老钟应该知道自己的身份,他可曾是项老大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如果他铁信韩爷无反意,这么跑去投他,不是把好友置于两难之地么?

果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