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靖卫团两千人,共八千人,如有时间,蒋介石不来增援,
是可以打下的。laokanshu.com当时我想,赣州城是赣南的商业中心,也是反动中心。打下赣州,对发展和巩固赣甫十二县有利,又能使湘赣苏区联成一片,巩固后方,使中央苏区形势更好,党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在瑞金就比较安全。红军再向北发展,不仅无后顾之忧,而且有了一个新的态势,更有利于机动作战。这样,我们占江西省一大半:即南有中央苏区,西有湘鄂赣边区,东北有闽浙赣边区,左有湘赣边区作依托。
因此,早些时候,苏区中央局负责人征求他的意见,彭德怀就说可以打;这
一次更是信誓旦旦,表示“三军团包了”。
彭德怀片面的想法脱离了实际,给头脑发热的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以军事
上的支持。
毛泽东、朱德反对无济于事。苏区中央局和红一方面军总部一致通过了攻打
赣州的决议。
当时,苏区的口号是:打下赣州,把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搬进赣南首府。
气氛狂热,士气高昂,攻克赣州,志在必得。
然而,赣州战役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发展。
赣州守敌马昆旅并非八千人,而是一万八千人,超过预计的一倍以上。
攻城的主作战军红三军团仅一万四千人。
赣州的地势易守难攻,城墙高达两丈。守军以优势兵力据险防御,红军苦战
一个月,四次爆破城墙,发动强攻,付出了惨重代价,但终未能攻下赣州。
1932年3 月初,蒋介石嫡系陈诚、罗卓英第十一师两个团偷渡赣江,突入城
内,第十四师随后开到。
红三军团腹背受敌,不得已于3 月8 日撤出战斗。
历时三十二天的赣州战役,非但没有“势在必得”,反而成了三次反“围剿”
以来,红军最大的一个败仗。红军伤亡逾千,红三军团第一师师长侯中英被俘,
惨遭杀害。
部队集结赣县江口后,瑞金中央局的首脑们都赶来了。项英奉周恩来指示,
专程到东华山请来了毛泽东。
在江口,周恩来主持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
会上,又发生了意见分歧。
毛泽东“老调重弹”,说夺取中心城市是较长远的前途而非目前行动方针。
现在是准备革命战争,提出夺取中心城市的口号为时过早。
苏区中央局大多数人观点依然如故,认为打赣州绝对需要,而且还要继续准
备打。
江口会议在讨论红军发展方向问题时,毛泽东主张红三军团向北发展,占领
资溪、光泽、邵武地区,同赣东北联成一片;苏区中央局则认为,红三军团出赣
江以西,占领上犹、崇义,发展河西苏区,同湘赣苏区联成一片。
江口会议与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军团长,彭德怀的意见
举足轻重。遗憾的是,彭德怀没有支持毛泽东,却站在了苏区中央局一边。他回
忆这次会议时说:“当时我为什么同意中央局的意见,而未同意毛主席意见?也
还是对攻占赣州的想法。我当时并没有认识四中全会(王明路线)实际是立三路
线的继续。当时四中全会的中央,把它称为国际路线,布尔什维克化的。实际上
它同样是反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是反对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方针的,也是依
靠红军打天下的单纯军事路线,我当时完全没有这样去想。”
江口会议把红一方面军一分为二:一个是中路军,由红一、五军团组成,担
负赤化赣江东岸地区任务,林彪为总指挥,聂荣臻为政治委员;另一个是西路军,由红三军团组成,挺进湘南及桂东、汝城一带,扩大湘赣苏区,彭德怀任总指挥,膝代远任政治委员。
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领导中路军行动。
一路上,毛泽东在考虑中路军的行动。他认为沿赣江两岸发展,余地不大,
不如依托闽西苏区,打到闽南去。
毛泽东首先把这一设想告诉了老部下林彪和聂荣臻。几番考虑,林、聂支持
了毛泽东。
林、聂立刻致电中革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