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改中路军为东路军,进军闽南。苏区中央局
和中革军委连开两天会议,最后同意了林彪、聂荣臻的建议。
东征征何方?毛泽东看好福建第二大城市——漳州。
毛泽东确实很想打仗,他早已憋了一肚子气。赣南会议以来,有近半载不在
军中。他决意要打一仗,而且要打一个漂亮的大仗。临时中央和苏区中央局一直
喊攻打大城市,毛泽东也就选一个大城市来打。当然,毛泽东心里有数,他不会
打赌气仗,更不会干赔本买卖。要打,还是老经验——“雷公
打豆腐,专拣软的欺。“毛泽东在给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的电文中说:”
漳州地形易攻难守,于我有利,“”守敌第四十九师张贞部实力较弱。“周恩来
批准了毛泽东的方案。
漳州战役共分两步:先打龙岩,再取漳州。
1932年4 月10日,东路军发起攻击。从拂晓到傍晚,一个白天,攻克龙岩城。
这场漳州外围仗,共歼敌一个多团,俘敌近七百人,缴获步枪、机枪九百余
枝,炮两门,子弹七万余发,无线电台一部。
漳州之役,同样快捷。4 月19日发起总攻,20日凌晨,林彪即把告捷电话从
漳州城打给了毛泽东。
敌师长张贞见大势已去,化装出逃。这一仗,红军共俘敌二千六百七十人,
缴步枪、机枪二千三百余枝,山炮、迫击炮、平射炮六门,子弹十三万余发,炸
弹四千九百发,飞机两架,电话机十部。
红军伤三百四十九人,亡一百零三人。
漳州一战,是聂荣臻进中央苏区后参与指挥的第一个胜仗。他十分高兴,在
缴获的敌机旁照了一张相。
漳州之役,中共福建省委功不可没。福建省委不仅把守敌的兵力、部署调查
得清清楚楚,而且还在很短时间内动员苏区群众保障了数万红军的粮食供给。
因为打漳州,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与毛泽东相识。罗明与毛泽东一见
如故,相见恨晚。
不到一个月,连克龙岩、漳州,打了两个胜仗,毛泽东很痛快。4 月22日下
午,红三军、红四军和总部连以上干部在漳州戏院开祝捷庆功会。毛泽东十分风
趣地说:“有人说,我们只会关上门来打狗,怀疑我们在白区不能打仗,可你们
看看,我们在白区不是打得蛮好嘛。”
1932年7 月,周恩来以中央局代表身份到前线,中央局书记由任粥时代理。
当时,毛泽东只是以中央政府主席和中革军委委员身份指挥红军作战,这对前方
统一指挥十分不便。为此,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苏区中央局
:我们认为,为前方便利作战指挥起见,以取消政府主席一级,改设总政治委员
为妥,即以毛任总政委。作战指挥权属总司令、总政委,作战计划与决定权属中
革军委,关于行动方针,中央局代表有决定权。
此前,苏区中央局决定周恩来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7 月29日,周恩来又单
独写信给中央局,陈述如自己任总政委,将“弄得多头指挥,而且使政府主席无
事可做”。而毛泽东“以政府主席名义在前方,实在不便之至”,“泽东的经验
长处还须尽量使他发展”,并强调说:“有泽东负责,可能指挥适宜。”
在周恩来的一再建议下,苏区中央局最后同意。
1932年8 月8 日,中革军委发布《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毛泽东已到军中工作的
命令》,向全军宣布了这一决定。《命令》还决定在前方组织最高军事会议,由
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组成,以周恩来为主席,负责处理前方的行动计
划与作战方针。毛泽东一上任,即在一系列军事行动上,与中央局的方针大相径庭。
毛泽东一贯的作战原则是不啃“骨头”而吃“豆腐”。漳州一役后,毛泽东
又把攻击目标对准了赣东宜黄、乐安一带孙连仲部高树勋第二十七师。
该师在第二次反“围剿”中曾被红军歼灭过半,遇“朱毛”有惊弓之鸟之恐
惧。这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