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日,林彪就战术、指挥等问题再次致信中革军委。w61p.com
然而,掌握中革军委实权的李德根本听不进红军领导人和前方将领的建议,
一意孤行地按照自己的军事经验和“洋教条”指挥红军,指挥战争。他根本不相
信自己的战略战术会有错,他要亲自上前线,在广昌这个苏区大门,集中红军主
力九个师与敌人十一个师进行一场决战,用红军将士的热血和生命再搏一回。
博古闻知大加赞许,并要求军委另组一个“临时司令部”。同时,决定自己
亲自陪洋顾问到广昌前线坐阵。
广昌,位于黎川之南,宁都之北。县城坐落在群山环抱的盱江左岸,是中央
苏区的北大门,为兵家必争之地。红军守住了它,便“御敌于国门之外”
了;蒋军占据了它,便打通了通往中央苏区腹地瑞金之门。在第二、三次
“围剿”中,蒋军曾一度攻占过广昌,但不久便被红军收复。
广昌和建宁,作为苏区的两个战略要地,李德都曾亲临视察过。
1933年11月底,博古和李德为了直接控制对前方的军事指挥权,来到了朱德、
周恩来所在的红军总部所在地福建建宁。这次前方之行的目的,按李德自己的话
说来,是要“同周恩来、朱德讨论军事战略战术的问题”,进而解决“中革军委
和前线指挥部的合作中含糊不清和容易引起误会的问题”。其实,真实情况远没
有李德说的那么动听。
李德在回忆这次建宁之行时这样写道:我的意见是,前敌指挥部应受革命军
事委员会的领导,执行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决议和命令。但是我很快就发现,情况
并不是这样。前敌指挥部完全按自己的判断行动,至少是中央红军的调动上是这
样。前敌指挥部所依靠的是它对不断变化的军事形势比较了解,因为它拥有利用
无线电技术进行侦察的一切手段,以及通过特务和侦察员获得补充情报的一切力
量。因此,作为
军事委员会机关的总参谋部,实际上只是独立部队和地方部队的作战领导机
关,只是兵源补充、给养供应和战士训练的组织机构。最高军事领导如此分成两
部分,使得一切军事行动很难一致,更促使游击主义现象产生,而且便于毛泽东
挑起争端,从中渔利。
从建宁一回来,由李德建议并经博古同意,前方总指挥部被取消了,博、李
通过设在瑞金的中革军委对红军各部直接发号施令。周恩来、朱德也只得返回瑞
金。
十九路军垮台后,蒋介石再度集重兵于苏区边境。1934年2 月初,李德再上
北线视察,到达广昌。这次到广昌,李德亲自向红一、五、九军团的将领们灌输
他的战略战术。
两次前线之行,促使李德下了决心:建宁和广昌,都是战略要地,必须坚决
守住。因此,应该在广昌地区构筑工事,以便阻止敌人的主攻部队在对敌最容易
而对我们最危险的道路上继续向我苏区的心脏地区进攻,并在盱江东西两岸保证
自己部队发动突击时安全过江。
4 月上旬,敌北路军陈诚部和东路军蒋鼎文部相继进到黎川南部的康都西城
桥至泰宁一线。4 月10日,敌集中十一个师进攻广昌。
其中,以第十一、第十四、第六十七、第九十四、第九十八五个师为河西纵
队,沿抚河进攻;第五、第六、第七十九、第九十六、第九十六等五个师为河东
纵队,沿抚河东岸进攻,预备队第四十二师在河西跟进。敌人进攻正面约五公里,
采用河东受阻时河西推进,河西受阻时河东推进战法,交替筑碉堡前进。
从战争之初的硝石战斗开始直至广昌,陈诚逐步意识到红军这次完全与以往
不同,他给蒋介石致电,说红军开始与他打正规战、阵地战了。
蒋介石最头痛的就是红军的运动战、游击战。打正规战、阵地战,他信心十
足,不禁心中大喜。他对南昌行营的高级幕僚们说:“红军想打正规战与我拼实
力,那还不好?把重炮兵全给我开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