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是乎,蒋军嫡系在北线和东线,特别是陈诚所部配备了大量德国造的卜福
式山炮。
打正规战、阵地战,武器装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起决定作用。那么广昌战役
中,双方的武器装备和兵力对比情况如何呢?
根据1934年红军总司令部的统计数字:红一军团约一4 万六千人,一万枝步
枪和三百挺机枪;红三军团约一万五千人,九千枝步枪和三百挺机枪,三十门追
击炮;红五军团约一万人,七千枝步枪和一百五十挺机枪;红九军团,约九千人,
七千枝步枪和一百五十挺机枪。在弹药上,每名战士配发手榴弹一至二枚,子弹
七十至一百发,机枪配发三百至四百发子弹,炮弹约三千枚。
这便是广昌守军——红军九个师总的兵力、装备情况:共四万余人,步枪三
万五千枝,机关枪九百挺,炮三十门。
陈诚军方面,每一步兵连配备轻机关枪三挺,其类型有德国造自动步枪、捷
克式轻机关枪、法国造哈乞开斯轻机关枪,以团为单位分批改用德造或比造七九
步枪,排连长配备德造二十响快慢机枪一枝。蒋介石并将军政部直辖的炮兵第一
团及炮兵第五团以营或连为单位配属各“围剿”部队。这两个团是用从德国购进
的卜福式七五山炮装备而成,这种炮配有全副观通器材,最远射程为九千米,炮
弹是复装药,能适应对各种
目标的射击,命中精确度极好。此外,蒋介石又将宋子文财政部税警总团所
属迫击炮营调到前线参加战斗。这种炮是法造八一口径,装有瞄准具,较之蒋军
所用八二迫击炮以垂球规尺瞄准者更为精良。
陈诚投入广昌之役十一个师近十二万人,配有大量山炮、野炮、迫击炮,还
有数十架飞机的空中优势。从兵力和装备上说,与红军相比,占有绝对优势。
在这样一种极为悬殊的阵地对抗中,红军无疑处于相当劣势的境地。毛泽东
竭力反对这种拚消耗的阵地战,并把它讽刺为“叫花子与龙王比宝”。
然而,毛泽东的忠告根本不可能更改李德、博古的决心。
盱江两岸,从建宁前线返回的红一、三、五军团和从龙岗调集的第二十三师,
协同原在广昌的守备部队红九军团,向陈诚所部发起一次又一次疲劳已极但顽强
无比的短促突击。
战役之初,敌河东纵队向大罗山、延福嶂阵地发起猛攻,红军拼死抵抗,使
敌进攻受阻。敌河西纵队乘红军主力集中抚河东岸作战之机,突破红军第九军团
防御阵地,于4 月14日占领广昌外围要地甘竹。
19日,东岸敌之河东纵队又占大罗山、延福嶂阵地。当日黄昏,红军向大罗
山之敌发起反击,多次冲杀,反复肉搏,但终未能阻止敌之进攻,被迫撤退。
第二天黄昏,博古、李德到达广昌头陂。与博、李同时到达的,还有中革军
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中央政治局委员、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顾作霖等。
顾作霖原是闽赣省委书记,因王稼祥在第四次反“围剿”中负重伤后长期住
院治疗,因此博古就让他代理王稼祥之职。此次上前线,还有个新头衔:野战司
令部政治部主任。野战司令部司令员是朱德,野战司令部政治委员则由博古亲自
兼任。实际上,朱德已不能发挥多大作用,不过是一个陪衬而已,李德实际上成
为真正的总司令。
4 月21日,即博、李抵达第二天,便以中共中央委员会博古、军委主席朱德、
红军总政治部代主任顾作霖的名义,发布中央、军委、总政《保卫广昌之政治命
令》。
《命令》指出:(一)敌人已尽力采用一切方法企图占领苏维埃的广昌。
(二)我们的战斗任务,是以全力保卫广昌。为完成这个光荣的任务,一切
战斗员、指挥员、政治工作人员应有最大限度的紧张与努力,我们的坚定的坚决
的英勇的战斗,非但能够保卫赤色广昌且可能消灭大量的敌人及最后粉碎第五次
“围剿”。
(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