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长征前后的岁月 > 分章完结阅读29

分章完结阅读29

“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战胜谁的问题”。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形势

十分严峻,但博古却不正视现实,完全错误地估计了形势。

这次会议决定中央由博古负总责。人们习惯上称之为总书记。同时设立中央

书记处,博古、洛甫、周恩来、项英四人任书记处书记,成为中共最高权力核心。

在中央,张闻天的地位仅次于博古。

张闻天,上海南汇人,又名洛甫,1925年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赴莫斯

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张闻天是个才

华横溢的人。在莫斯科,他的优异成绩和才华颇受共产国际东方部和中山大学领

导人的赏识。回国后,很快得到王明器重并经王明指定进入临时中央。

还在1933年1 月,临时中央刚进入苏区,张闻天和博古就发生过分歧。

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于1933年1 月

17日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

宣言》。《宣言》号召: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

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

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

中央政府主席是毛泽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朱德。朱毛联名发布的三条

件,张闻天认为很好,很正确。作为中央宣传部长,他认为三条件既是宣传口号,

也是行动指针;既是对下层士兵与广大群众讲的,也是对国民党上层军官讲的。

但博古不以为然。他以临时中央总负责人的口吻对张闻天说,三条件只是一

个宣传口号而已,只对下层士兵和群众,不对也不可能对国民党上层军官,并声

称,统一战线,只不过是一个策略问题。张闻天认为博古的观点是一种机会主义。

张闻天到苏区后,写了一些文章,关于经济政策方面的观点,与毛泽东的调

子很相近。博古看了以后不悦,专门为中央机关刊物《斗争》写了一篇

文章《关于苏维埃的经济政策》,观点完全是从苏联搬来的,目的是为了驳

斥张闻天。

在对福建事变和十九路军的策略上,博古似乎采取了开玩笑的态度,在军事

行动上完全不配合;张闻天则主张慎重其事,在军事上主张积极配合。

尽管博古、张闻天在一系列政治原则问题上开始分道而行,但毕竟都是“莫

斯科回来的同志”,都是王明“钦定”的临时中央主要成员,张闻天和博古还没

有在公开场合和正式会议上发生争执。

张闻天后来这样表白当时他与博古相处的心态:“我却从来没见过一次博古

反对过任何问题上的‘左’。相反的,他的拿手好戏,就是把你的反对‘左’,

曲解为右而加以打击。我平时就怕他这一点,怕他找到我的‘右’打击我,所以

我的反‘左’,常常是胆怯的,在反右倾中附带说及的,或者反一下‘左’,赶

快转过来说要反右。我现在反省,这主要的还是由于我的思想基本上没有转变的

关系,但他的极左态度摧残着一切新思想的生长这一事实,是无可怀疑的。”

其实,博古早就开始排挤张闻天。

六届五中全会后,紧接着召开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博古看来,党权、军权至关重要,所谓政权就无关紧要了,凡坐“冷板凳”者,

都放在中央政府里面。毛泽东被剥夺了军权,给了一个中央政府主席头衔,实际

上被架空。张闻天不听话了,也到中央政府去坐“冷板凳”。

1931年11月召开的“一苏大”,毛泽东可谓政权“独揽”:中央政府主席和

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两职一肩挑。如今“二苏大”,毛泽东的权力被分割。根据

博古的意见,中央决定毛泽东继续担任中央政府主席,但人民委员会主席要交出

来由张闻天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职权如同“总理”,掌管外交、军事、劳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