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下客

繁体版 简体版
夜下客 > 长征前后的岁月 > 分章完结阅读29

分章完结阅读29

土地、财政、国民经济等二十一个部委厅院。

博古的这一手真可谓“一箭双雕”:派张闻天去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既可

以把张闻天从中央排挤出去;同时,又可以把毛泽东从中央政府排挤出去。

然而,博古万万没有想到,张闻天被派到中央政府工作,非但没有与毛泽东

产生“争权”的矛盾摩擦,相反,张闻天却完全站在了毛泽东一边。后来,他竟

与毛泽东、王稼祥组成了与博古、李德、周恩来“三人团”唱对台戏的“三人团”。

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沙洲坝,作为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在这里住了很长的日

子。张闻天上任后,从中央机关驻地搬到了中央政府驻地,就住在毛泽东隔壁。

在进入中央苏区以前,张闻天就知道有个会带兵打仗的毛泽东,把农村根据

地从井冈山一直扩大到瑞金。囿于历史的局限,张闻天同样不可能超越“城市中

心”思想的樊篱,与过去的李立三和现在的王明、博古一样,认为毛泽东的老办

法老经验,在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革命高潮马上就要到来之时,已经过时了,

不适应新的形势了,与党的进攻路线格格不入,是右倾机会主义的一种表现。

进入中央苏区之后的一年里,张闻天与毛泽东在工作上并没有多少直接的接

触,不过听不少人说,毛泽东知识渊博,各方面经验十分丰富。尽管博古曾经说,

毛泽东很难对付,但张闻天相信,只要做人正派,坚持真理,宽

宏大度,就一定能与毛泽东相处好。张闻天初到中央政府,可谓“客人”。

毛泽东尽管年长他五六岁,但还是先去拜访了他。

张闻天很谦虚,见毛泽东来看他,开口便道:“我初来乍到,情况不了解,

政府工作还要向你多学习。”

毛泽东称张闻天笔名“思美”,张闻天感到很亲切,也改称“毛主席”

为“润之兄”。

一番亲切的寒暄之后,毛泽东把话题转到了政府工作方面,说:“我喜欢在

下边跑,了解一些情况,比如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呀,盐的问题呀,米的问

题呀,房子的问题呀,衣的问题呀,生小孩的问题呀。我想,如果群众中的这些

问题解决好了,他们就必定拥护我们,把革命当作自己自身的事。”

这次交谈以后,毛泽东又找张闻天长谈过几次,向他详尽地介绍苏区各方面

的情况。张闻天认真倾听了毛泽东的几次谈话后,发现毛泽东是一个循循善诱的

领导者,对一些问题的见解非同一般,特别是对根据地的情况十分熟悉。这些都

是书本上没有的。他心里想,毛泽东在根据地里一定做了许多具体、实际的工作,

不然,他不会掌握那么多的材料,于是也就对毛泽东产生起好感来。

由于毛泽东处于被排挤的地位,坐冷板凳,中央的一些负责人多有歧视他的,

侧目以视。洛甫则不同,由于工作的接触,加之在一些问题的看法他俩趋于一致,

他并不觉得毛泽东事事都会错,相反地认为毛泽东有些见解还高人一筹。于是在

人民委员会开会时,常常请毛泽东参加和指导,尊重毛泽东的意见。譬如根据地

的经济工作,本来是人民委员会分管的,有人向他请示工作时,他还指示同时要

请示毛泽东,因为毛泽东过去管过这方面的工作,很有经验。

张闻天与毛泽东在政府共事的一段时间,通过互相接触,达到了互相了解,

一些看法和做法逐渐走向接近,并没完全按博古的意图去办。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以来,作为“文官”,张闻天没有上过前线,前方战

况,他都是从电报、战报和会议上得知的。残酷的激烈战争,使一介书生的张闻

天不能不对军事问题也感起兴趣。在与毛泽东相处的日子里,接受了不少毛泽东

的军事思想。

毛泽东的寒舍里,没有苏联军事学院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毛泽东谈军事,论

打仗,不像李德那样,扯古罗马凯撒,扯法国拿破仑。毛泽东的床头,很容易摸

到一本《水浒》、《三国》或《孙子兵法》。毛泽东能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