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石琨太不争气,先前丢了七万大军,这一次在邯郸又被冉闵的大将王泰打个落花流水,伤亡一万余人,被迫撤军。胜利的天平又倒向了冉魏,公元350年八月,冉闵亲提大军在苍亭(山东阳谷东北)击败后赵各地的联军,斩杀二万八千人,一路追击,追到阴安(河南清丰县)联军全部投降。至此冉魏军力强大,士兵三十余万,旌旗、战鼓绵延一百余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
曾在西晋任散骑常侍的隐士辛谧给冉闵上书说“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劝他功成身退归身晋朝,并且绝食而死以示真诚。人在春风得意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潜伏的危险,风头正劲的冉闵如何肯听,对此嗤之以鼻,不加理睬,对残余的后赵襄国政权发起了战略大反击。十一月,冉闵率步骑十万进攻襄国,石祗率羯胡将士固守。为分化敌人的斗志,冉闵让儿子冉胤做大单于带领新近投降的一千胡兵。大臣韦謏劝他说,“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冉闵勃然大怒,将韦謏父子杀死。人在逆境往往能够勤于思考,在顺境时想问题却太简单,冉闵也不想想,你靠杀胡起家,一双手沾满胡人的鲜血,仅靠施得恩惠就能让胡人降服吗?
冉闵围襄国百余日,逼得石祗去皇帝称号改称赵王,派出使臣向燕国求救,同时请羌族首领姚弋仲来解围。姚弋仲正在生气,原来他和氐族首领苻洪都看中关中地区,趁着中原大乱,各自派兵向关中进发,苻洪比他狡猾先向东晋称臣,得到晋军北伐都督殷浩支持,把姚弋仲的儿子姚襄打得大败,五万人死掉三万。后来蒲洪被部将麻秋毒死,可他的儿子苻健却凭借东晋的声势先行占领关中,年初在长安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他们羌人姚家和氐人苻家一同从关中地区迁出,如今看着苻氏回老家做皇帝,心中又气又急一病不起。看到石祗的告急文书恨恨对姚襄说,“冉闵弃仁背义,屠灭石氏。我受人厚遇,当为复雠,老病不能自行;汝才十倍于闵,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见我也!”姚家即刻发兵。
第十七章 中土英雄 2
燕王慕容俊根本不用石祇请,早在冉闵称帝前,慕容霸出徒河东道,慕舆于出西道,慕容俊自将中军由中道出卢龙塞,燕军兵分三路已然入塞。在石祗的使者到之前,燕军已经攻克幽州、冀州大部分城池。石衹使者一到,慕容俊欣然应允,派大将悦绾率兵救襄国。此前冉闵也派出使者游说慕容俊,燕国上下不予理睬,他的杀胡令让所有的胡人团结在一起。
公元351年三月,石琨的冀州之兵,姚襄的三万八千羌族骑兵,慕容燕国悦绾的三万精锐到达襄国,“三方劲卒合十余万”。鲜卑和羌人的大军来势汹汹,冉闵又欲出战,将军王泰劝他固守不战寻找机会,“今襄国未下,外救云集,若我出战,必覆背受敌,此危道也。不若固垒以挫其锐,徐观其衅而击之。且陛下亲临行陈,如失万全,则大势去矣。”此时一个叫做法饶的和尚激起冉闵的好斗之心,他说“陛下围襄国经年,无尺寸之功;今贼至,又避不击,将何以使将士乎!且太白入昴,当杀胡王,百战百克,不可失也!”冉闵豪气冲天攘袂大叫:“吾与胡贼决战!”又是一马当先,杀入石琨和姚襄阵中,结果被燕军从侧翼突击,石祗又从襄国杀出,三面合围,冉闵经历了生平第一次大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不出韦謏所料,降胡临阵倒戈,冉闵仅与十余骑逃回邺城。邺城上下震动,以为冉闵战死,冉闵亲自到郊外祭天,人心才安定下来。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姚襄得胜回到滠头,姚弋仲怒其不能擒杀冉闵,“杖之一百”。石祇乘胜派大将刘显率兵七万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