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天以后,凡是和我同心一致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胡汉两帮人泾渭分明,方圆百里之内的汉族人全都蜂拥进城,而匈奴人、羯人等胡人则争相离去,以致挤满了城门。冉闵终于对胡人死心了,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一咬牙,一跺脚,冉闵下了一道震惊中外的杀胡令,“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此令一下,汉人杀羯人,一日之中,斩首数万。冉闵自己亲率六军诛杀胡人,“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对于屯戍边疆的胡人、羯人,冉闵下令,让军队中汉人当将帅的把属下胡人、羯人统统杀掉。以至于长得鼻子高一点、胡须多一点的人,大半都被滥杀而死。中世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刻到来了,冉闵并非罪魁祸首,实在是前赵后赵错误野蛮的民族政策所致,只是他的杀胡令直接引爆汉族人对匈奴人、羯人积聚将近五十年的愤怒罢了。
第十六章 杀胡令 4
公元350年闰二月,冉闵废掉石鉴,连同石虎的二十八个孙子一起杀掉,尽灭石氏。群臣劝冉闵称帝,冉闵推辞让李农做皇帝,李农哪里敢做,冉闵说:“我们原是晋人,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一个叫做胡睦的人反对,“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大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一四海乎!”有人鄙视胡睦,说他推迟了天下统一的时间,认为此时晋朝完全有机会恢复故国。其实正如胡睦所讲,东晋政权已经是中原的汉人大失所望,就算冉闵等,未必等得来晋朝的大军。不过冉闵也没再等,恢复自己以前的冉姓,彻底与羯人决裂,自称皇帝,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
冉闵毕竟是一勇之夫,缺乏政治远见,想称帝也不差一时半会儿,等平定四方再说嘛。他的这一举动完全将自己置于风口浪尖,不禁胡人恨他入骨,司马氏的东晋朝廷也大为不满。好汉终归是好汉,不搞阴谋诡计,光明正大的与敌人决战沙场,如果让我为两晋南北朝的武将排座次,我一定把冉闵排在诸位好汉的第一位。路见不平一声吼,冲冠一怒拔剑起!这就是好汉!雄图远略,做事深思熟虑,那是英雄不是好汉。面对危难不退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万人之敌,这就是两晋南北朝第一位好汉冉闵。
请看下集:中土英雄
第十七章 中土英雄 1
冉魏虽然建立,所控制的地区只有首都邺城一座孤城,四面全是敌人,南面石衹近在襄国,段氏鲜卑段勒在黎阳;北面石琨在冀州,姚弋仲率羌人据守滠头;东面滏口的张沈;西面陈留的段龛。清一色的后赵的军队,一个个据点把邺城围个铁桶相仿。
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汉胡民族冲突达到顶峰,冉闵的汉军与诸胡族展开数次大决战,“与羌、胡相攻,无月不战”。每次征战,冉闵必定身先士卒大振神威。
冀州石琨抢先发难,在冉闵未称帝之前便带着七万大军向邺城进发,冉闵仅率骑兵一千在邺北冲击石琨的大军,冉闵手持双刃矛,驰骑冲锋,所向披靡,斩首三千级,石琨等大败而逃。
冉闵称帝后,石祗马上在襄国继后赵皇帝位,获得六夷拥护。同年四月,派石琨率十万大军再次征讨冉闵,张驾度、段勤、刘国、靳豚等各地将领也组成联军向邺城挺进。
此时的邺城发生一次动乱,冉闵杀害了与他一同起事的李农,看起来,一山真的难容二虎,李农的势力太大已经威胁到冉闵的帝位。内乱过后,魏国的实力受到削弱,冉闵只得派遣使者出使江东向东晋朝廷求援,他并未以一个臣子的身份,而是以一名君主的身份求援,且语气强硬,“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东晋自以正朔自居,那里看得起一个妄称天子的两姓家奴,要我救你,我呸!没扁你就算不错!
东晋朝廷救援冉闵不可能,趁乱夺取中原早已安排上议事日程,褚裒北伐失败后,朝廷任命殷浩为中军将军接任扬州刺史,假节和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诸军事。任命投降的苻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黄河以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广川郡公。任命苻洪的儿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黄河以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企图依靠氐人的力量收复中原。苻洪的部将麻秋毒死苻洪,麻秋为苻健所杀,苻健打着晋朝的旗号杀入关中建立前秦帝国。
冉闵得不到东晋的支援孤军奋战,中原地区的战局向有利于后赵一面发展,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