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并成为经常的威胁”。28lu.net宣言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主张:“一切主权国家都有权完全自由地决定自己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各方面的发展道路”。以卢萨卡会议为标志,不结盟运动开始向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斗争提出了公开的挑战。
70年代,大批新独立国家面临实现经济独立以巩固政治独立的严重任务。不结盟运动在政治领域进行反殖、反帝、反霸斗争的同时,还必须在经济领域展开斗争。卢萨卡会议成了这方面的转折点。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许多新独立的国家“仍然处在帝国主义统治和新殖民主义的剥削下”,表示“争取实现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经济独立”,已经是不结盟运动的刻不容缓的基本目标。
按照卢萨卡会议通过的不结盟运动的组织形式走向制度化,每隔3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的决定,1973年9月5日至9日,第4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参加会议的有75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6个组织作为观察员、3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4次不结盟国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经济宣言》、《经济合作行动纲领》、《关于民族解放斗争的宣言》等一系列文件。在这次会议上决定成立部长级协调局。会议文件宣布:“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不管它们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军事的”,并强调“穷国”和“小国”要团结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犹太复国主义和霸权主义”。
当时的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会前给本届会议『主席』布迈丁写信施加压力,指责不结盟国家把世界分为“大国”和“小国”、“穷国”和“富国”的主张,不许把美苏两国相提并论。阿尔及利亚公布了这封信,引起与会国家的强烈不满。会议不顾苏联的压力,在会议文件中坚持“反对霸权”的正义立场,把矛头直接指向两个超级大国。
1976年8月16日至20日,第5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参加的有86个成员国,10个国家和12个组织作为观察员、7个国家作为来宾出席了会议。罗马尼亚在多数成员国的支持下,以来宾身份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强调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相互关系;通过《政治宣言》、《经济宣言》、《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纲领》等文件。《政治宣言》宣告:“不结盟运动是抗击各种形式和表现的帝国主义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外国统治的一支要重力量”;指出: “政治和经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脱离政治来孤立地处理经济事务,是错误的”。《经济宣言》强调:“争取政治独立……不能同争取经济解放的斗争分离开来”;号召“不结盟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起,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结束富国和强国对付弱国和穷国的剥削而努力奋斗”。
第6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是第一次在拉丁美洲国家召开的不结盟运动的会议。它于1979年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参加会议的有95个成员国,12个国家的观察员和8个国家的代表以来宾身份出席了会议。由于会议的某些参加国特别是东道主古巴受到苏联的影响,使不结盟运动内部产生了意见分歧。这次会议在3个根本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争论:一,不结盟运动应该坚持还是放弃其不结盟的概念和反帝、反殖、反霸的宗旨;二,不结盟国家是否应该努力促使它们各国之间团结合作;三,不结盟运动内部应该坚持民主协商的原则还是采取把少数国家的意志强加给多数国家。在大多数国家的努力下,会议坚持了不结盟运动的非集团原则,维护了运动的团结,否定了个别国家鼓吹苏联是不结盟运动的“天然盟友”的主张,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这次会议通过《政治宣言》等一系列决议,重申运动的以下原则:尊重所有国家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和社会自由发展;不结盟国家独立于大国或集团的争夺和影响之外,反对参加军事条约和联盟;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外国占领和霸权作斗争;各国实现积极的和平共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国际合作;在殖民和外来统治下的各国人民有权实行自决和独立;支持民族解放运动。
但是,不结盟运动的首批成员国之一的柬埔寨,受到越南的侵略,它的合法『性』遭到古巴等国的否定,被剥夺了参加会议的权利。由于会议曾一度出现偏袒苏联对外政策的气氛,缅甸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