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成的多党制宪谈判开始举行,即“民主南非大会”第一会议,旨在制定一部种族平等的民主新宪法,并对未来的政权结构展开谈判。kuxingyy.com此时已接任非国大『主席』的曼德拉提出尽快建立临时权力机构。德克勒克也表示要尽快建立分享权利的『政府』。但对过渡『政府』的组成、作用和存在期限,『政府』与非国大分歧很大。
1992年5月15日~16日,民主南非大会第二次会议未能在成立过渡『政府』问题上取得进展。非国大决定从6月16日起开展一系列罢工、静坐、游行和集会活动,向当局施加压力。第二天,就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
6月17日夜,200多名手持枪支和长矛的武装黑人冲进约翰内斯堡郊区博伊帕通镇的黑人居住区,残忍地杀害了48名黑人,并疯狂地洗劫该居民区。博伊帕通惨案使南非政治气氛更加恶化,也使多年来一直存在的黑人内部矛盾昭然于天下。
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当局有意扶植黑人传统部族领导人,给他们以各方面的优惠与特权,特别通过“黑人家园”制度,让上层黑人执掌本部族的大权。这些上层人物、部族领袖、“黑人家园”领导人就成了种族隔离制度的特殊的受益者。非国大等民族解放组织力量的壮大,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前景,使“黑人家园”的旧秩序受到威胁。在这种情况下,少数黑人家园领导人敌视非国大,对抗民主进程,像夸祖鲁的布特莱奇、西斯凯的戈佐和博普塔茨瓦纳的曼戈皮。其中,最有名气的、对非国大威胁最大的是布特莱奇。
布特莱奇是祖鲁族部落酋长。1976年担任“黑人家园”夸祖鲁首席部长。70年代初,布特莱奇为了自己在夸祖鲁的影响乃至南非黑人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组织“民族自由”,简称因卡塔。因卡塔原意是黑人『妇』女顶水罐用的软垫,引申意思是减轻种族歧视对黑人的压力。1975年改名为“全国文化解放运动”,仍沿用因卡塔的简称。成员一般为夸祖鲁中的祖鲁人(祖鲁族为南非第一大黑人部族,约有600万人,主要居住在夸祖鲁)。1990年7月,布特莱奇将它又改为“因卡塔自由党”,总部设在德班。并大量在非祖鲁族中招募党员,意在成为和非国大抗衡的全国政党。
布特莱奇和因卡塔运动政治主张的核心是通过温和、渐进的改良来废除种族隔离制度;虽主张黑人多数统治,又强调照顾白人的利益;主张使南非成为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和多党制民主国家;这个党也反对国际对南非制裁,认为制裁的最大受害者是黑人而非白人。70年代,布特莱奇和非国大关系尚好,他坚持南非『政府』应无条件释放曼德拉,使非国大合法化。当时非国大认为,因卡塔的出现可在某种程度上暂时替代被禁止的非国大,充当领导黑人反种族隔离制度的领头人。
80年代开始,两党对抗日趋明显。非国大怀疑布特莱奇在非国大长期处于非法状态的情况下,“披着非国大外衣”追逐因卡塔的利益。因卡塔吸引了众多白人和温和的黑人,也引起非国大的警觉。从1983年起,两党分歧演变为暴力冲突,手段也变得更加残忍。1983~1991年,共计约6000名黑人在双方冲突中丧生。1992年至1993年上半年,又有3500名黑人丧生。
部族矛盾也是两党暴力冲突的主要原因。因卡塔成员多是祖鲁人,非国大成员多是科萨人。曼德拉、坦博、西苏鲁这些主要领导人都是科萨人。而自德克勒克执政以来,南非『政府』一改过去视布特莱奇为合法黑人领袖,转而以非国大及其领袖曼德拉为主要黑人代表,与之商讨南非政治前途。布特莱奇深感倍受冷落,日益加深了对非国大的不满。为了提高自己在决定南非命运的制宪问题上的发言权,在改革后南非政坛上争得一席之地。布特莱奇频频发动政治外交攻势。他频繁出访欧洲、非洲和美国。在国内,因卡塔就非国大关于经济国有化、坚持制裁等主张大做文章,煽起了相当一部分白人和黑人中产阶级对非国大的不满。因卡塔还暗中策划,纵容它的基层成员对非国大成员进行暴力袭击,还同白人右翼组织暗中勾结,旨在打击非国大。黑人部落保守势力与白人右翼的共同暗中勾结,旨在打击非国大。黑人部落保守势力与白人右翼的共同利益,是在未来新南非中保持他们各自领地的自治或独立『性』。
因卡塔暗中挑起的黑人内部暴力冲突,同南非军警暗中支持、纵容因卡塔进攻非国大也有关系。南非国防军曾于1986年在纳米比亚“河马”基地秘密培训了200名因卡塔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