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外相广田弘毅经过与陆军省、海军省3次合议,提出了所谓“对华新政策”的“广田三原则”:
一、中国应先彻底取缔排日,并应抛弃依赖欧美政策,采取亲日政策;
二、中国终应正式承认满洲国,暂时可对满洲国作事实上的默认,反满政策自应抛弃,华北与满洲接壤的地区应实行经济、文化融通与提携;
三、来自外蒙的赤化是日满支三国的共同威胁,中国应依日本排除威胁的希望,在与外蒙接壤地带做各种合作设施。
日使有吉明在与张群的会谈一开始,就想把这个置中国于日本殖民地地位的“三原则”强加于人,说中国已经“表示无条件的赞同”了。张群当即明确指出:“绝非无条件的赞同”。日使将会谈情况报告东京后,日方使新花招:1936年1月21日,广田在东京重申“三原则”,还说中国『政府』“对以上三原则表示了赞成的意思,到了最近更进一步提议,根据以上三原则举行日华亲善提携的谈判”。这种强权政治令人愤慨,张群立即命国民『政府』外交部发言人于次日严正宣布:“广田外相演说中国业已同意,殊非事实。”
日本帝国主义在外交谈判中没有得逞,便加紧了武装侵略中国的步伐,向华北大量增兵,在察哈尔制造紧张气氛,在内蒙公开策划德王“独立”,在北平就“华北防共”、“经济提携”等问题向宋哲元施加压力,还在各地强行走私、贩毒。全国人民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横行霸道愤怒万分,各地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8月,日本方面不顾中国『政府』的拒绝,强行要在中国成都开设领事馆,成都民众万余人23日集会抗议并游行示威,第二天到大川饭店驱逐已到成都的4名日人,日人恼羞成怒,抡起棍棒打人,激怒了示威群众,其中2名日人被打死;接着在9月3日又在广东北海发生了一起开设丸一『药』房的中野顺三被杀事件。日本帝国主义以此为借口,妄想重演“九·一八”、“一·二八”的故伎,扬言要对海南岛和青岛作“保护『性』占领”,同时将舰队开向广东和上海,2000多名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登陆进入战备状态。
在武力要挟的同时,日本新任驻华大使川樾茂与张群又开始谈判如何“调整”两国关系。在9月15日第一次会谈中,川樾要求中国首先要“改善空气”, “取缔排日”。张群委婉陈辞,同时指出,中国各地抗日救国的“一般空气”,都是因为日本“自‘九·一八’以来,一切行动均系侵略,不知野心有无止境,对于贵国之态度抱有绝大之疑虑与不安。这实为进行调整(两国关系)之最大障碍”。日方纠缠了一阵后,在会谈中提出了4项要求: 一、允许在长江驻兵。
二、修改教科书,删除排日思想。
三、华北五省自治。
四、中日经济合作。
张群予以拒绝。然而日方仍然认为中国可欺,在9月23日的第三次会谈中,变本加厉地提出了7点要求:
一、以冀察鲁晋绥五省为缓冲区域。
二、仿照华北经济提携形式,在中国全境进行中日经济合作。
三、订立共同防共协定。
四、建立中日问的航空交通线,特别是上海至福冈航线。
五、中国『政府』聘用日本顾问。
六、订立特别优待日本货物的关税协定。
七、完全压制排日宣传,包括修改各级学校教科书以及取缔朝鲜人的问题。
川樾茂还要求以上7点立即一并解决,“以表示中国方面之诚意”对于这种比当年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还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侵略条款,张群愤然予以拒绝,同时代表中国『政府』指出,要调整中日两国关系,应当一并商谈解决的问题是以下诸点:
一、废止淞沪、塘沽停战协定。
二、取消冀东伪组织(即殷汝耕政权)。
三、停止走私并不得干涉缉私。
四、华北日军及日机不得任意行动及飞行。
五、解散察东及绥北匪军(即日方控制的蒙古德王及李守信部队)。 谈判毫无结果。 此后,张群与川樾茂竭力周旋,避免谈判破裂。但是,日方纠缠要中方同意中日两国“共同防共”,而且“防共”和“经济战略”不只在华北, “应包括中国全部”,旨在霸占全中国。张群明确表示拒绝讨论“共同反共”,同时对于日本加紧在华北扩大侵略的种种行径表示不满,指出“日本仍继续其分化政策”,提醒日方“特别注意”。张群的强硬态度颇令日本大使吃惊,他在向外务省的报